中國清初以宣導經世致用、註重躬行踐履而著稱的儒傢學派。初創於顏元,經其弟子李塨的宣揚、傳播而光大。他們反對宋明儒傢的空談害事,主張以習行實踐之學糾其弊。哲學上,反對程朱分理氣為二、理先於氣的觀點,主張氣先於理,理在事中,理不能離事而獨存;反對理善而氣質有惡的說法,認為“氣即理之氣,理即氣之理,烏得謂理純一善而氣質偏有惡哉?”提出“踐形以盡性”的主張。教育方面,反對宋明儒傢宣導的閉門讀書、靜坐窮理的方法,強調“習行”、“習動”,指出致知主要不在讀書、講問、思思辨,而在“親下手一番”。政治上,主張均田薄稅,“兵與民合”以富國強兵;“舉人才,正大經,興禮樂”,以安天下。顏李學派註重習行致用的學風,在清初思想界產生瞭廣泛影響,“數十年來,海內之士靡然從風”。服膺顏李之學的學者很多,著名的有王源惲鶴生程廷祚等。乾嘉以後,顏李之學逐漸湮沉中絕。同治八年,戴望輯成《顏氏學記》十卷。光緒初年,王灝將顏李著作匯刻為《顏李遺書》。1923年,四存學會出版《顏李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