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地理分佈規律,疾病發生、流行和健康狀況變化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以及醫療保健機構和設施地域合理配置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又是醫學科學的研究領域,具有邊緣學科性質。

  研究簡史 地理環境與健康問題是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產生的。因此,醫學地理思想的萌芽無論中外都很古遠。在文明古國的著作中,如中國的《內經》、《山海經》、《呂氏春秋》、《左傳》,古希臘希波克克拉底的《論空氣、水和地域》中均能找到樸素的醫學地理思想的記述。醫學地理學始建於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1792年,德國L.L.芬克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和討論瞭醫學地理概念;隨之在歐美國傢,醫學地理有瞭較好的發展。中國現代醫學地理的發展較晚,1960年以後發展較快,在地方病、環境生命元素與健康、醫學地理制圖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隨著城巿化和工業化的急劇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給人類健康與生存帶來新問題,也給醫學地理學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機遇。

  研究內容 有3個方面:①分佈規律,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狀況的時空變化與分佈。②環境、發展與健康關系的平衡機理,研究疾病、健康狀況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分佈模式及成因。③適應與調控研究,包括人地關系健康影響評估、地理生態工程技術、保健系統規劃和地域合理配置等。由於上述3方面包含的內容豐富,所以形成一些相關研究領域。主要有:

  疾病地理 研究人群疾病地理分佈的空間模式、疾病發生與地理環境因素的復雜關系,特別是它們的病因聯系。

  健康地理 研究人群健康狀況和生命現象或過程的空間模式及其與環境因素的關系。健康意味著環境與人體處於生態平衡狀態,疾病就是這種平衡遭破壞。要保持健康就要保持這種平衡。健康地理既研究破壞平衡的原因、趁勢及其空間模式,也研究維持平衡的最佳條件。

  保健地理 研究醫療保健服務系統(如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床位、醫療設施等)的空間結構、地域配置和功能。

  營養地理 研究營養素和營養病的地理分佈模式及與自然–社會環境因素的關系。

  療養地理 研究景觀和地理要素的療養能力,療養資源評價和療養區選擇。

  藥物地理 研究天然藥物的地理分佈及其與地理環境因素的關系。

  環境醫學地理 研究人類活動所致的環境和生態改變對健康的影響。

  災害醫學地理 研究自然災害發生的地理規律對健康的影響。

  醫學地理評價與區劃 對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健康情況及健康資源進行評價與區劃。

  環境致病因素實驗研究 對地理環境中影響健康的物理、化學、生物、社會因素進行室內和現場分析與實驗及其研究。

  區域醫學地理 對一個區域或國傢進行綜合的醫學地理研究,為區域開發和確保國民健康和生存發展的可持續性提供醫學地理科學依據。

  醫學地理制圖 運用地圖學方法全面準確反映、揭示疾病和健康狀況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醫學地理工程 研究用以改良環境、防止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地理生態工程技術。

  醫學地理信息和監測系統 建立疾病和健康的地理信息監測系統,揭示預測健康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及其動態變化規律。

  展望 隨著人口數量和人類活動影響的增長,生態–環境急劇變化和惡化,維持人類健康和生存已成為普遍關註的全球性問題。醫學地理學在維護人類健康可持續性和生存發展的戰略決策中將起著愈來愈大的作用。以下幾個方面將成為醫學地理學發展的焦點:①自然–人文環境全球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②研究慢性病、老傳染病復蘇、新傳染病出現流行(如艾滋病等)與環境的關系。③人群生理特點、健康狀況、營養類型、老齡化與自然–人文環境的關系。④區域發展和重大工程建設對健康的影響。⑤研究和發展健康地理生態工程技術。⑥研究建立因地制宜的醫學地理信息監測系統。

  

推薦書目

 MEADE M S.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Medical Geography. Chapel Hill: Univ. of North Carolina, 1980.

 PACIONE M. Medical Geography: Progress and Prospect. London: Croom Helm,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