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某種商品和服務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準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反映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對應關係:對於大多數商品和服務而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呈反方向變動。也就是說,商品需求量隨其價格上升而下降,隨其價格下降而上升,這被稱作需求法則,又稱需求規律

  需求可用需求表、需求曲線和需求函數表示。將一種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關係用表格格表示,便是需求表,如下表所示:隨著某商品價格由1元上升為5元,該商品的需求量也由10單位下降為2單位。

需求表
價格–數量組合 價格(元) 需求量
A 1 10
B 2 5
C 5 2

  將需求表中的數量關系用曲線表示,即得到需求曲線。例如下圖的需求曲線,圖中的橫軸Q表示需求數量,縱軸P表示價格。顯而易見,需求曲線一般向右下方傾斜,它表示:隨著商品價格的下降,需求量呈現上升趨勢。

需求曲線

  將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關系用函數表示,便是需求函數。需求函數的一般形式為:Qd=f(P),式中Q d為商品的需求量;P為商品的價格。例如,與上表和上圖相對應的需求函數為:Q d=10/P。如果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呈線性關系,則線性需求函數的一般形式為Qd=αβP,式中常數α,β>0。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需要區分的是:

  需求量的變動指其他因素不變,僅由商品自身價格變化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化。在幾何圖形上,它表現為在一條給定的需求曲線上的點沿著該需求曲線的運動。例如,在上圖中,B點沿著給定的需求曲線運動到A點或C點。

  需求的變動指除瞭商品自身價格以外的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化。在幾何圖形上,它表現為需求曲線位置的移動。例如,需求曲線從ABC移動到ABC ′。有關其他因素主要包括:①相關商品的價格。一種商品的相關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補品兩類。若某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上升,則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往往會增加,在圖中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反之則反是。與替代品相反,若某商品的互補品的價格上升,則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往往會減少,在圖中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反之則反是。②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對於大多數商品而言,消費者收入水平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數量就增加,在圖中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反之則反是。③消費者對該商品的價格預期。當消費者預期某種商品價格將下降時,會減少或推遲現期消費,從而引起需求數量下降,在圖中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反之則反是。④消費者的偏好。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加時,對該種商品的需求數量會上升,在圖中表現為整條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反之則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