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物作為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組織程度及其變化趨勢。有序即系統的組織性,無序即系統的無組織性,它們可加以統計地量度。如信息是有序的量度,熵是無序的量度。兩者是對立的統一。

  對有序和無序的認識,在自然科學和哲學中經歷瞭一個發展過程。按照牛頓力學,宇宙是一個動力學系統,其結構和運動是高度有序的,無序原則上是不存在的。這種觀點最終將導致初始有序性。19世紀的熱力學統計理論揭揭示出,一個孤立系統由於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總是不斷地從有序趨於無序,系統的熵總是自發地趨於極大值。R.克勞修斯進一步把這個結論推廣到全宇宙,導致宇宙必然以最大的無序狀態告終的“熱寂說”。這是一種把無序性絕對化的退化論。差不多同時,在天文學特別是生物學中,提出瞭科學的進化論,認為天體從原始混沌狀態演化到現在的有序狀態,生物則從有序性極低的原始生物發展到愈來愈高級的生物。H.斯賓塞則把有序性絕對化,由生物進化論得出“物質普遍進化定律”,即物質由於某種“上升的力”連續作用於平衡系統,引起變異的增加,導致宇宙物質不斷地從不確定的無序狀態過渡到確定的有序狀態。恩格斯根據辯證自然觀指出,自然界的發展有向上的分支和向下的分支,是一個永恒的無限大規模的循環。他又依據當時的自然科學材料,描述和預言瞭“我們的宇宙島”從無序到有序和從有序到無序的演化過程。

  現代科學以新的成果更深刻地揭示瞭有序和無序的統一。用信息和熵所表征的有序和無序是同一發展過程中相反相成的兩種趨勢,隻有概率統計的意義,原則上任何時候都會出現統計漲落,不可能達到絕對的有序和無序。經典力學所處理的孤立系統隻是現實物質系統的簡化和理想化,原則上都是開放的,可以通過與外界的物質和能量交換而吸取負熵流,以保持或增加有序性。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從太陽能中獲取負熵,以整個太陽系的增熵換取整個生命系統的負熵,在整體的無序化中保持暫時的局域的有序化。

  非平衡態熱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發展進一步表明,系統內部有序和無序具有更加復雜的辯證關系。任何開放系統在遠離平衡態的條件下,當某一外參量變化到一定程度時,即可通過隨機漲落以及系統內部各元素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而改變無序化趨勢,在不同的無序等級上建立有序。另一方面,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其有序化的過程中,在某一外參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時,也會出現混亂而改變有序化趨勢。因此,有序同無序是互相依存而又互相轉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