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有影響的早期民族主義組織。又稱印度人協會。是印度國民大會黨成立前印度的四大區域性民族組織(其他為浦那全民大會、馬德拉斯士紳會和孟買管區協會)之一。1875年7月26日(一說1876年)由S.班納吉A.M.鮑斯等知識份子在加爾各答成立。很多梵社領導人支援建立這樣的組織。協會成立後,在孟加拉和印度各地設有分會,代表瞭印度資產階級和自由化地主的利益。

  印度協會的創辦宗旨是團結和組織全印度的民族主義力量,以“達到他們共同的政治目的”。為此,協會在1877年以反對英印當局無端降低文官考試年齡為契機,在印度數十個城市舉行瞭盛大的群眾集會,成為促成印度國民大會黨誕生的最早的動因之一。印度協會要求新聞自由,消除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爭取印度人參加國傢管理的權利,促進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之間的團結;對印度社會各階層在殖民統治下的苦難、特別是孟加拉農民在柴明達爾制下遭到的不幸深表關註,因而同英屬印度協會和柴明達爾地主時有摩擦。印度協會未從根本上反對封建剝削,隻是主張改善農民的狀況。

  在政治上,印度協會不準備推翻英印殖民統治,希望在印度實行代議制;主張在共同政治綱領的基礎上,為爭取印度人民的聯合統一而創造有力的社會輿論。班納吉等人曾在1877年考察瞭從貝拿勒斯到拉瓦爾品第之間的廣大地區,就同時進行文官考試、提高應試者年齡限制等問題發表演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瞭民族意識。

  印度協會面向社會各階層開放,規定任何團體和個人隻要繳納少量會費即可入會,但協會的活動主要得到知識階層的支持。

  1883年12月和1885年12月,印度協會兩次在加爾各答召開國民會議,孟加拉、馬德拉斯、孟買和聯合省等地的代表參加會議,加強瞭印度各地民族主義者之間的政治團結,因而被譽為“民族議會的第一個舞臺”。

  協會的全部主張和活動表明印度民族運動新的政治覺醒,為國大黨的建立奠定瞭基礎。1886年加入國大黨,協會領導者後來相繼成為國大黨的重要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