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起源於西元前8世紀,但沒有劇本流傳下來。古代戲劇用梵語和俗語寫成,一般在宮廷演出。

  古典梵語戲劇 西元前後產生的戲劇理論著作《舞論》對戲劇藝術作瞭全面的論述。但現存劇本均出自西元後。最早的是西元1~2世紀佛教詩人和戲劇傢馬鳴的3部戲劇殘卷。殘卷證實當時古典梵語戲劇已處在成熟階段。現代學者關於印度戲劇的起源說法不一,主要有:①起源於《梨俱吠陀》中中的“對話詩”。②起源於吠陀時代的宮廷弄臣(“小醜”)。③起源於印度《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兩大史詩的演唱。④起源於希臘戲劇的影響。⑤起源於木偶戲或影子戲。古典梵語戲劇的發展大致分為早期(公元1、2~4、5世紀)、鼎盛期(公元4、5~7、8世紀)和衰落期(公元7、8~12世紀)。重要的戲劇傢有跋娑、首陀羅迦、迦梨陀娑、戒日王、毗舍佉達多和薄婆菩提等。從12世紀左右開始,古典梵語戲劇逐漸失去在印度戲劇領域中的主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印度各地新興的方言戲劇。

  泰米爾語戲劇 在印度各地方語言戲劇中,泰米爾語戲劇起源最早。古代泰米爾語的“納達迦姆”就是通過歌舞表演形式表現一定故事內容的戲劇。在古代,有不少作品和理論流傳下來,如《薩炎達姆》、《馬帝瓦納爾泰米爾戲劇》、《維拉卡達爾舞劇》、《舞劇論》等。泰米爾語戲劇主要在宗教節日期間在寺廟裡上演,常得到當時的泰米爾地區諸王公的贊助。

  19世紀以前的泰米爾語戲劇作品以詩歌為主,中間插入一些道白臺詞。每一出戲的前面都有一首頌神詩歌,接著由一個醜角登臺致開場白,他是貫串全劇的角色。戲的結尾有一首祝福詩,通常用一種稱為“達路”的曲調演唱。泰米爾語戲劇先驅S.斯瓦米格爾(1867~1922)於1914年創建瞭和平慈善之路劇團,他有豐富的舞臺經驗,能自編自演,常常到各地巡回演出,還培養過許多演員。他的劇作達40種,大都取材於歷史傳說,也有一些是反映社會現實的。被譽為“泰米爾戲劇之父” 的桑班達牟達裡亞爾(1873~1964)是一位傑出的戲劇傢。1891年他在馬德拉斯市組織瞭蘇庫納劇社。1893年,該劇社上演瞭他編導的現代劇《普什巴瓦麗》,轟動一時。他一生創作和改編瞭90多種戲劇,代表作有《兩個朋友》、《賊首》、《魔鬼世界》等。20世紀50~60年代,重要的歷史劇作有M.瓦拉達拉簡的《白查依亞帕》(1956)和《依朗哥》、G.阿拉吉利薩米的《詩王》(1963);反映現實題材的社會劇有阿基蘭的《甜蜜的生活》(1955)、B.S.拉邁亞的《院長的口頭禪》(1957),以及D.切爾瓦拉祖的《時代交響曲》(1960)等。

  孟加拉語戲劇 18世紀中葉以前,孟加拉語地區民間流行“般遮羅”歌舞、“裘姆拉”歌舞、表演大神化身——黑天本事的“亞德拉”歌舞。18世紀下半葉,孟加拉地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最初是翻譯英國的劇本,後梵語古典劇本也開始翻譯成孟加拉語並在舞臺演出。1852年,用孟加拉語寫的約根德爾金德·古伯德的《吉爾蒂樂章》和達拉傑倫·西耿德爾的《妙賢與阿周那》問世,前者是以孟加拉地區的民間故事為基礎的悲劇,後者是取材於《摩訶婆羅多》中英雄阿周那搶親故事的喜劇。

  1874年英國殖民當局頒佈瞭“演劇法”,對劇本實行警察檢查制度,許多劇作傢更多地轉向寫神話傳說劇和歷史劇。G.考什是深受人民喜愛的戲劇傢,他不僅創作瞭大量的劇本,而且參加演出,並建立瞭一座永久性的劇院。R.泰戈爾既是詩人和小說傢,也是戲劇傢。他留下瞭40種戲劇作品,體裁各式各樣,表現手法豐富多彩,特別是象征劇取得瞭最大的成就。其中主要劇目有《國王》(1910)、《頑固堡壘》(1911)、《郵局》(1911)、《春之循環》(1915)、《摩克多塔拉》(1924)、《紅夾竹桃》(1924)和《紙牌王國》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印度獲得獨立後,孟加拉戲劇舞臺被電影電視所取代,劇本創作、演出活動日趨減少。在新的劇作傢中,M.拉耶較為著名。

  印地語戲劇 在印地語的一些方言地區,從很早的時候起,民間就流行木偶劇和影子戲。從15世紀起,民間還演出“羅摩本事劇”和“黑天本事劇”,分別表演有關羅摩和黑天的故事。這種表演形式一直延續到現代。印地語文學史上出現的第一部劇本是《羅摩衍那大劇》,創作於1631年(一說是1610年),作者是B.覺杭。19世紀下半葉的B.赫裡謝金德爾是印地語近現代戲劇的開拓者。他從梵語和孟加拉語劇本中翻譯和改編瞭近10部,創作瞭9部劇本。20世紀的主要劇作傢是J.伯勒薩德,創作瞭12部劇本。U.阿謝格是一個成功的劇作傢,他寫瞭十幾部多幕劇和許多獨幕劇,劇本最大的特色是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烏德耶辛格爾·珀德(1898~1966)的重要劇本都取材於《摩訶婆羅多》和往世書的神話。

  烏爾都語戲劇 烏爾都語戲劇一開始主要受民間戲劇和英國及歐洲戲劇的影響。18世紀末,英國殖民當局為瞭宣傳英國文明和滿足在印英國人的娛樂需要,提倡上演英國戲劇,後來在孟買建立瞭第一傢劇場——維多利亞劇院

  19世紀,名存實亡的穆斯林王朝的一些君主和王公大臣在宮中讓宮女演出歌舞劇,有的甚至還親自扮演角色。其中最突出的是瓦吉德·阿裡·沙赫(1822~1887)。有人認為他是烏爾都語最早的戲劇傢。不過,一般認為阿瑪納特(1816~1859)奉瓦吉德·阿裡·沙赫之命創作的《因陀羅天廷》(1853)才是第一部正式劇本。

  20世紀早期代表性的劇作傢有A.克什米利(1879~1935)和B.德赫勒維(?~1945)。20年代以後,隨著爭取民族獨立鬥爭的開展,一批作傢寫出瞭一些政治性的劇本。1930年電影開始流行,1936年全印廣播電臺開始播放廣播劇,劇團紛紛解散,烏爾都語的舞臺戲劇從此衰落。

  其他語言的戲劇除上述幾個語種外,印度其他地方語言的戲劇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其中馬拉提語、古吉拉特語以及馬拉雅拉姆語的戲劇發展到很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