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國居民的總稱。有12.1億人(2011)。有10個大民族和眾多小民族。包括印度斯坦人、比哈爾邦人、孟加拉人、拉賈斯坦人、馬拉提人、古吉拉特人、奧裏亞人、旁遮普人、阿薩姆人、帕哈爾人、喀什米爾人、古賈爾人、信德人、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拉姆人、坎納達人等。其中印度斯坦人是最大的民族。大多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錫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印度古老居民的後裔包括桑塔爾人、蒙達人、霍人、凱西人、尼科巴人等。原本居住在印度中部平原,先後後受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的排擠而逃入深山密林之中。人種類型上有很大差異。中、北部民族多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南部的達羅毗荼人則屬澳大利亞人種與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或稱達羅毗荼人種);在東北部、西孟加拉邦和北部山區,還有相當多的民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印地語為國語,英語為第二國語,各邦都有自己的官方語。多數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古石器時代,便有屬於原始澳大利亞人種的土著居民在此生息繁衍。爾後,又有屬於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民族先後遷入,如雅利安人、貴霜人、突厥人、蒙古人等。他們相互之間以及與當地土著居民之間逐漸發生混合,經長期發展,形成今天眾多民族的局面。印度的民族關系十分復雜,民族矛盾也很尖銳,而且經常與宗教、種姓、語言等問題交織在一起,不時爆發沖突和騷亂。

演奏樂器的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