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民族主義政黨。舊譯印尼國民黨。1927年7月4日在萬隆由蘇加諾、沙托諾等發起組成,初稱印尼民族主義聯盟。1928年5月改組,稱印尼民族黨。主張以民族主義為思想基礎,團結各階層,通過不合作主義的群眾運動,實現印尼的民族獨立,並要求發展民族工商業和民族教育。1930年底,黨員發展到1萬多人,其影響由萬隆、勃良安,擴展到中爪哇、東爪哇和印尼其他島嶼。1929年12月,荷蘭當局誣誣控印尼民族黨陰謀發動叛亂,宣佈該黨為非法組織,逮捕蘇加諾等人。1930年4月沙托諾宣佈該黨解散。民族黨成員分別另組印度尼西亞人民黨、印度尼西亞黨和印度尼西亞國民教育黨。1946年1月29日,印尼民族黨在諫義裡重建。1952年後成為歷屆內閣的主要執政黨。基本政策是實行統一共和制、議會民主制和一院制,反對聯邦制;主張以“潘查希拉”(見蘇加諾)為建國基礎,反對建立伊斯蘭教國傢;實行和平、中立、獨立和睦鄰的外交政策;發展民族經濟,重要生產部門實行社會化,實現工業化,公平分配土地;普及義務教育,發展民族文化。1954年號稱擁有黨員700萬人,支部達397個。1955年第一次議會選舉中獲57席,為印尼第一大黨。該黨內部派系復雜,1959年進入“有領導民主”時期,黨內分裂為親共與反共左右兩派。1965年“九三〇”事件後,地位和力量急劇削弱。1973年1月與印尼基督教黨、平民黨等聯合組成印尼民主黨。黨刊為《印尼團結》,黨報為《獨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