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工人階級政黨。前身為1914年建立的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1920年5月23日改名為東印度共產主義聯盟,即東印度共產黨。同年加入共產國際。1924年正式更名為印尼共產黨,司馬溫任黨中央委員會第一任主席。成立初期執行建立蘇維埃、立即實現社會主義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1926~1927年領導印尼民族大起義,遭到荷蘭殖民者殘酷鎮壓,被迫轉入地下。1935年黨的領導導人慕梭秘密回國,重建新的印尼共中央委員會。1937年建立印度尼西亞人民運動黨。1939年成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組織——印度尼西亞政治聯盟。日本占領時期(1942~1945)通過各種反法西斯的地下組織開展抗日鬥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尼共產黨仍處於非法狀態,但積極參加八月革命(見印度尼西亞八月革命)和創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活動,並另組合法的印尼共產黨、印尼社會黨和印尼勞工黨。共產黨人A.沙利弗丁曾出任政府國防部長,1947年6月任總理。1948年8月慕梭回國召開黨的全國代表會議,通過“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新道路”決議,總結獨立以來的經驗教訓,糾正黨在領導工作中的錯誤,建立瞭以慕梭為首的新的中央。同年9月發生反共的“茉莉芬事件”,約有1萬多共產黨人被屠殺,印尼共產黨再次遭到殘酷鎮壓。1951年以艾地為首的印尼共中央建立,轉入公開活動。印尼共產黨與以蘇加諾總統為首的印度尼西亞民族黨等建立統一戰線,迅速發展為全國四大政黨之一。1962年擁有200多萬黨員。1965年發生“九三〇”事件,印尼共產黨遭到軍人集團血腥鎮壓,幾十萬黨員與同情者和艾地等黨的領導人慘遭殺害,或被監禁、流放(見印度尼西亞“九三〇”事件)。1966年黨的領導人曾在國內組織武裝鬥爭,對抗白色恐怖,均遭鎮壓。同年9月,印尼共產黨中央政治局通過“自我批評”決議,總結1961~1965年黨的歷史經驗教訓。此後被蘇哈托軍人政府取締,陷入解體。黨刊為《人民之聲》,黨報為《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