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北部古代希伯來人國傢。始建於西元前10世紀,前722年為亞述王薩爾貢二世滅亡。都城在撒馬利亞。

  希伯來人屬塞姆語系,西元前第2千紀後半葉進入巴勒斯坦,前13世紀末,由遊牧轉向定居,並開始逐步征服原居於此地的迦南人。前11世紀的反抗腓利斯丁人的鬥爭,促進瞭希伯來人國傢的產生。前11世紀末,掃羅大衛(前1000~前960年在位)聯合希伯來各部落,建立常備軍,抗擊腓腓利斯丁人的入侵,被北方中部推舉為以色列王,並在其周圍形成軍事貴族集團。約前1000年,掃羅在同腓利斯丁人的鬥爭中兵敗身亡。此後,猶太國王大衛徹底擊敗腓利斯丁人,統一南北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猶太王國。大衛之子所羅門王(約公元前10世紀中葉在位)統治後期,南北方矛盾激化,北方的耶羅波安一世在埃及支持下起兵反對所羅門,自立為王,建立以色列王國。立國的前幾十年中經常同猶太王國發生戰爭,並曾遭受埃及的入侵。暗利王朝統治期間,局面較安定。暗利定都撒馬利亞,同猶太、推羅聯姻以抗衡敘利亞的阿拉米人。暗利之子亞哈在位時,以色列王國又曾聯合敘利亞、巴勒斯坦諸國,抵制亞述帝國的西進。耶戶王朝統治時期(前842~前748),以色列王國受到亞述帝國日益嚴重的威脅。前722年,薩爾貢二世攻陷撒馬利亞,將大批居民遷往異域,以色列王國遂亡。

  以色列王國是實行貴族政治的奴隸制國傢。除國王外,還存在長老會議和民眾會。以色列人是全權自由民,其中包括貴族、平民等奴隸主階層和貧困的非奴隸主階層。被以色列征服的異族人是無權的依附者,地位已近於奴隸。另外存在奴婢。公元前8世紀後,隨著高利貸的發展,社會的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在這一背景下,一些下層的貧苦祭司在平民間活動,假托耶和華神的啟示,譴責富人對窮人的剝削和奴役,預言富人將受到懲罰。這一活動史稱“ 先知運動 ”。

  以色列王國地處近東貿易要沖,經濟和文化均極發達。公元前8世紀時已普遍使用鐵器,同近東各地區間的交流也很廣泛。首都撒馬利亞的遺址已作瞭發掘。城市規劃整齊,有石砌城墻,城內有暗利建造的宮殿及神廟、競技場、劇場等。出土遺物上反映瞭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對此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