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文學傢、哲學傢、語言學傢。原名赫裏特·赫立遜,生於鹿特丹,卒於巴塞爾。父親是神父。從小生活在教會的孤兒院,曾在“共濟兄弟會”的學校學習。1484年起在斯泰恩寺院當教士,博覽群書,攻讀拉丁文和希臘文。1493年去巴黎一大學求學,1499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希臘文,成為《烏托邦》作者T.莫爾的密友。曾先後旅居法、英、德、意、瑞士和奧地利。他是著名的人文主義者,他用拉丁文寫的著名長篇諷刺作品《愚人頌》(15509),通過一個名叫“愚人”的婦女的即席演講,揭露封建統治的罪惡,抨擊教會的虛偽與偏見,對西歐的反封建鬥爭,特別是對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起瞭積極作用。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對話集》(1518)。1514年他將希臘文的《新約全書》譯成拉丁文,於1516年出版,因而獲得全歐聲譽。他被公認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博學著稱的人文主義學者,荷蘭著名詩人J.van den馮德爾稱贊他“在鹿特丹樹立瞭一座偉大的伊拉斯謨的金屬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