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詩人。生於大不裏士,卒於德黑蘭,皇族出身。他學識淵博,熟諳古詩,精通阿拉伯文和法文,專修過邏輯學和修辭學。先後在教育部、財政部和地方省政府供職30餘年。1919~1924年在呼羅珊省財政廳工作期間,他的業餘詩歌創作收穫頗豐,時有佳作問世。長篇敘事詩《阿雷夫傳》(1921)約1 030行,其中雖含有對愛國詩人阿雷夫的諷刺挖苦乃至謾駡攻擊,但總的看來仍不失為現實主義的優秀之作。故事詩《佐哈拉與曼努切赫爾》(未完成),系仿W.莎士比比亞的《維納斯與阿多尼斯》之作。詩中著意表現佐哈拉對愛情的渴望和大膽追求,無疑是對穆斯林婦女隱蔽的愛情心理的真實寫照。伊拉傑擅長寫“伽特埃”短詩,描繪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抒發自己的愛憎情感,如譏諷教長的《謝赫的眼淚》、反映雇傭關系的《工人與雇主》、歌頌母愛和女性溫情的《母親》和《女人肖像》,以及關註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新年》、《贊美真主》和《對孩子的忠告》等。伊拉傑的詩作語言優美典雅,清新暢達,樸實簡練,貼近大眾口語。他在古典格律詩內容的開拓和語言的革新上有所貢獻,繼巴哈爾之後,成為伊朗古典詩歌革新派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