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飛機、導彈、艦艇、坦克等目標的可探測特徵,使敵方探測設備難以發現的綜合性技術。包括雷達隱身技術、紅外隱身技術、可見光隱身技術和聲波隱身技術等。其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是雷達隱身技術。

瑞典“維斯堡”隱身防衛艦

  雷達隱身技術 采取多種措施,降低目標對雷達電磁波的反射特性,使雷達接收到的目標回波信號能量大幅度減少,雷達對目標的探測距離大大縮短。雷達隱身技術包括低散射外形技術、隱身材料技術和等離子體隱身技術等。①低散射外形技術。通過目標的外形設計,消除能產生電磁波反射效應的外形特征。②隱身材料技術。主要在目標表面塗敷電磁波吸收材料,目標外形結構盡可能地用復合吸波結構材料代替金屬材料,使照射到目標上的雷達電磁波能量被吸收而極少反射回去。③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利用等離子體發生器、發生片或放射性同位素在目標周圍產生等離子雲團,使照射到等離子雲團上的雷達電磁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改變傳播方向,返回到雷達接收機的能量很少,雷達難以探測到目標,從而達到隱身目的。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吸波頻帶寬,隱身效果好,費用低,不影響飛行性能,還可減少飛行阻力。

  雷達隱身技術的隱身效果是顯著的。假如一部警戒雷達對常規的B–52轟炸機(雷達截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探測距離為400千米,而對外形尺寸與B–52相近的B–2隱身轟炸機(雷達截面積約為0.1平方米),發現距離最遠隻有71千米。雷達隱身技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隱身效果僅在一定的頻段范圍內較好,而且還與雷達相對於目標的觀察角有關,當觀察角大於40°時,隱身效果明顯降低。另外,隱身措施還會不同程度地降低目標的某些作戰性能。

  紅外隱身技術 通過改進目標結構設計和在目標表面塗敷紅外吸收材料來衰減、吸收目標的熱輻射能量,使紅外探測設備難以發現目標。主要措施包括:飛行器的發動機采用二元噴管和新型霧化噴嘴,在燃料中加入添加劑,使燃料充分燃燒;采用異形噴管以改變輻射波長,使特定波長的紅外探測器失效;對發動機噴口進行遮擋,改變噴射方向,安裝紅外抑制裝置;在目標上塗敷紅外吸收材料,或用加碳纖維吸熱復合材料覆蓋蒙皮等。

  可見光隱身技術 主要在目標表面塗敷迷彩塗料,使目標盡量與背景一致,消除反光,消除飛機飛行尾跡等。

  聲波隱身技術 主要降低目標自身的噪聲輻射和對聲吶信號的反射。主要措施包括:在目標的發動機等聲源部位采用消聲、隔聲、抑振結構材料;改進發動機和螺旋槳,或采用無槳推進技術(如泵噴射或磁流體推動技術);在潛艇內外敷設多種高效吸聲瓦等。

  其他隱身技術 盡量減少目標中電子設備的電磁輻射和降低電磁信號被截獲的概率,以防止電磁信號被敵方電子偵察設備截獲而發現目標,是隱身技術的一個重要方面。隱身化已成為現代主要武器裝備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隱身技術將向全空域、全戰場、全頻段、智能化和綜合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