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第三大城、最大的出口港,愛琴海古代文明發祥地。位於愛琴海東岸的伊茲密爾灣灣頭,海拔25米。東北距首都安卡拉520千米。人口260.63萬(2007)。由希臘的伊奧尼亞人建於西元前11世紀,以神話中的亞馬孫國國王的名字士麥那(又譯斯彌爾納)命名,現名是古名的土耳其語化。西元前7~6世紀,受呂底亞和波斯統治。前4世紀,被亞歷山大大帝奪取後大加擴建。前2世紀被羅馬人佔領,西元395年併入拜占廷帝國,1424年納入奧斯曼帝國版圖。長長期是希臘文化在小亞細亞半島的最大支點,影響范圍及於整個愛琴海區,素有“愛琴海明珠”之稱。直到1922年,依然是希臘人和希臘文化在小亞細亞的主要中心。這一年,土耳其予以收復,希臘人幾乎盡被肅清,城市大部分遭焚毀。嗣後居民全部變成瞭土耳其人。是愛琴海沿岸最好的天然港灣之一,外有卡拉佈倫半島屏蔽。市區原在海灣南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城市迅速發展,建成區已繞過灣頭,擴大到海灣北岸,與造船中心卡爾瑟亞卡和工業城博爾諾瓦連為一體,形成大伊茲密爾,人口350萬(2002)。為土耳其愛琴地區經濟首府,全國最大工業中心之一。制造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除傳統棉、毛紡織、卷煙、食品加工、服裝、靴鞋、傢具、煙草、油漆、染料等輕工業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又新建瞭煉油、石油化工、造船和機械制造等重工業。港口錨地良好,碼頭全長5千米,水深6~11米。有修船廠和滑道,能修2萬噸級以下艦船。海上貿易發達,輸出和輸入貨物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位,年吞吐量超千萬噸。輸出以煙草、棉花、葡萄幹、無花果幹等農產品為主。一年一屆的國際貿易展覽會蜚聲國內外。附近農業發達,盛產小麥、煙草、棉花、葡萄、無花果、松子、柑橘、蔬菜等。鐵路幹線和公路通達腹地各大城市。奇格利國際機場在市西北25千米,與國內外多個城市有班機聯系。為文化中心和旅遊勝地。設有愛琴大學(1955)和伊茲密爾大學(1982)等高等院校。名勝古跡甚多,最著者有作為城市象征的摩爾式鐘樓、羅馬大道、2世紀的集市廣場遺址、建於前4世紀可以鳥瞰全市風光的天鵝絨城堡遺址和古羅馬浴池等。附近還有舉世聞名的以弗所古城遺址、塞爾柱古城堡、聖母馬利亞住地遺址和鳥島等。清真寺多達60多座,15世紀建造的希薩爾清真寺是奧斯曼時期建築藝術的珍品。戰略地位重要,土耳其海軍南部海區司令部和北約陸軍南歐司令部等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