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朝初期的大臣。名摯,尹是官名。伊尹原為有莘之君的奴僕,聽說湯“賢德仁義”,心嚮往之。商湯與有莘結親,他作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成為湯的“小臣”。他身為庖人(廚師),便用“割烹”作比喻向湯陳說,要“伐夏救民”。後伊尹受湯賞識,被任以國政。《管子·地數》稱伊尹“善通移輕重、開闔、決塞,通於高下徐疾之筴”。他輔佐湯先後滅掉葛、韋、顧、昆吾等方國,最後一舉滅夏,建立瞭商朝。伊尹被商湯尊為“阿衡”(宰相)。甲骨文和金文中分別稱其為“舊老臣”和“伊小臣”。商建國國初,伊尹總結海內萬邦存亡的教訓,制定出君臣之間的關系準則。湯去世後,他又歷佐湯子外丙、中壬兩王。中壬後,湯之孫太甲即位。因太甲不理國政,破壞瞭商湯的法制德行,伊尹將他放逐,囚禁於桐,自攝行政當國。太甲居桐三年,悔過自新,伊尹還政於太甲。太甲死後,伊尹作《太甲訓》三篇,並尊太甲為“中宗”。據說伊尹活瞭一百餘歲,卒於沃丁時,沃丁以天子禮葬之。另一說法是,伊尹為篡奪王位,將太甲放於桐而自己親政。他自立為王統治瞭七年,因得不到擁護,太甲便乘機從桐逃回王都,將他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