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哲學傢,教法學傢,醫學傢。拉丁名阿威羅伊。生於西班牙科爾多瓦的一個伊斯蘭教法官世傢,卒於摩洛哥馬拉喀什。早年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在伊斯蘭教法、希臘哲學、阿拉伯文學、醫學等方面均有較深造詣。曾被聘任為地方教法官和宮廷禦醫。晚年因其著作被認為具有異端傾向被流放3年。數年後被恕罪,死後歸葬於科爾多瓦。

  他曾撰寫過3部系統的哲學著作,為伊斯蘭教義學研究註入新的活力。1177年發表《關鍵的論文》,從伊斯蘭教法的角度闡述瞭哲學的合法性;另一部《證明的過程》概括瞭伊斯蘭教教義體系。1184年出版哲學代表作《矛盾的矛盾》,回擊安薩裡在其《哲學傢的矛盾》一書中對哲學的攻擊。伊本·路世德摘錄瞭安薩裡的大段引語並逐點予以批駁。爭論的內容涉及創世、真主的屬性、靈魂等。認為世界是無始的、永恒運動的,物質是運動的基質。真主是無始的存在,是世界的“第一推動者”、萬物最後的“目的因”。反對靈魂不滅說。針對安薩裡的關於直覺感悟是認識神性存在的基礎、《古蘭經》是真主存在的直接表白的觀點,提出理性是神性存在的認識基礎,《古蘭經》是寓意啟示,有待理性的解釋。不僅如此,伊本·路世德與艾什爾裡派和穆爾太齊賴派的教義學者就“單一本質”、“真主的關懷”、“創造或因果性”、“認一論”、“真主的德性和本體”等問題進行辯論並予以駁斥。伊本·路世德還發展瞭雙重真理論。提出哲學是哲學傢的真理,而宗教是民眾的真理。宗教的真理源自天啟,而哲學的真理獲自理性。認為哲學和宗教的關系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哲學是真理的最高表現,是最高的宗教。

  伊本·路世德以研究亞裡士多德的哲學著稱於西方。其著作於13世紀上半葉相繼譯介到歐洲,對佈拉班特的西格爾及羅吉爾·培根等哲學傢和科學傢等都產生過影響,推動瞭歐洲經驗科學的發展;對猶太教哲學和基督教經院哲學也有一定影響,12~16世紀在帕多瓦大學還形成阿威羅伊主義學派。19世紀的穆斯林現代主義知識分子出於對伊斯蘭教理性哲學的需求,曾一度掀起過研究其哲學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