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亞第三大城市,奧約州首府。位於拉各斯—卡諾鐵路線上,南距拉各斯160千米。面積約130平方千米,人口313.95萬(2003),居民90%為約魯巴人。當地山丘、谷地、低緩平原交錯;城市坐落於丘陵區。奧納河流經市區。地處熱帶雨林與草原過渡帶,名稱在約魯巴語中意為“鄰近大草原”。氣候濕熱,年平均氣溫26.5℃,平均年降水量1 230毫米,3~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為旱季。原為1829年部族戰爭時的兵營,1893年英國殖民者佔領時城市人口已達12萬萬。1901年通鐵路後進一步發展,為當時熱帶非洲最大城市。老城以伊巴市場為中心,築有城墻,建於南北走向的石灰巖高地上,除有商業、手工業外,城內農田和傳統泥墻茅頂民居成片,有“農業城市”之稱。1929年後,郊區文教、新型商業、工業和住宅不斷湧現,城市向西、北方向擴展,形成以西部巴吉商業區為中心的新城。新城范圍遠大於老城,道路設施完善,商業集市眾多。伊巴丹現為尼日利亞西南部重要商業和文教中心。以周圍地區農業為基礎的可可、煙草、花生等貿易極盛。現代工業規模不大,包括化工(橡膠、塑料等)、食品、木材加工、車輛修配、煙草加工等。傳統工業和服務業發達,有紡織、印染、陶器、磨粉、鐵器、傢具、印刷、照相、旅館業等。鐵路南通拉各斯,北通卡諾、恩古魯。有機場。文化教育設施主要有聞名於非洲、可容納萬名以上全日制學生的伊巴丹大學(1948)、理工學院、醫學院(設附屬醫院)、綜合技術學院和大學圖書館。設有國傢和州辦農業、林業、社會、經濟等研究所和國際熱帶研究所。主要媒體有幾種全國性和地方性報紙、電視臺、廣播臺。娛樂設施有動物園、植物園、公園和大型體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