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新型功能材料。包括金屬材料以及陶瓷和高分子等非金屬材料。這種材料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主要有以下3類。①形狀記憶合金(SMA)。某些具有熱彈性馬氏體相變或應力誘發馬氏體相變的合金。處於馬氏體狀態時,進行一定限度的變形或形變誘發馬氏體後,在隨後的加熱過程中,當超過馬氏體相消失的溫度時,材料就能完全恢復到變形前的形狀和體積,這種現象稱為形狀記憶效應(SME)。SMA的應變數可高達百分分之幾甚至20%,卸除應力後仍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種遠遠超出傳統材料彈性極限的變形仍能復原的現象稱為超彈性,它是SMA的又一重要特性。②形狀記憶陶瓷。在外應力或外電磁作用下發生超過彈性極限的宏觀變形,通過應力的松弛或通過熱激活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復。在陶瓷系統中,已發現有兩種產生形狀記憶效應的機制:黏彈性機制導致的形狀恢復和金屬合金中類似的馬氏體相變及其逆相變有關的形狀記憶效應。③形狀記憶聚合物(SMP)。受熱響應、光響應和化學響應而呈現形狀記憶效應,分別稱為熱致感應型、光敏感應型以及化學感應型形狀記憶材料(或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