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紀錄片導演。生於奈梅亨,卒於巴黎。1927年創辦荷蘭第一傢電影俱樂部“電影–聯盟”。拍攝過《對運動的研究》(1928)、《橋》(1928)和《雨》(1929)等先鋒派電影。1930年拍攝瞭一些以建築工程為主題的紀錄片,同時,製作瞭表現荷蘭人民填海造田的著名紀錄片《須德海》(1930)。此後,他往來於歐美許多國傢之間,拍攝瞭一系列進步影片,如《工業交響曲》(1931)、《木榴油》(1931)、《英雄之歌》(1932)、《博裡納日》(1933)、《西班牙的土地》(1937)、《四萬萬人民》(1938)、《警報》(1943)、《認識你的敵人:日本》、《印度尼西亞在呼喚》等。1947~1952年,他在東歐各國拍攝反映新生社會主義國傢的影片《最初的年代》、《華沙–柏林–佈拉格和平賽車》等。1954年拍攝瞭《激流之歌》。之後導演的作品有《五支歌》(1955)、《塞納河畔》(1957)、《明天在南圭拉》(1960)、《旅行日記》(1961)、《天空、土地》(1965)等。1958~1987年之間他曾訪問中國10多次,並先後擔任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和文化部顧問,在培養中國新聞紀錄影片創作人才的同時,拍攝瞭《早春》(1958)和系列片《愚公移山》(1976)。他在世界各地拍片,有“飛翔的荷蘭人”之稱。1955年獲世界和平獎,1978年獲英國皇傢藝術學院榮譽博士,1986年法國政府向他頒發榮譽軍團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