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液體發射藥為能源的身管射擊武器。液體發射藥能量高,對炮膛燒蝕小,可貯存於火炮載體艙外或艙下,發射時通過管路裝置把一定量的火藥註入身管尾部,不需藥筒和抽筒裝置,可根據射程要求改變裝藥量。與傳統的固體發射藥炮相比,液體發射藥炮有較好的內彈道性能,彈丸初速明顯提高;工藝簡單,成本較低;簡化瞭裝藥,彈丸易於實現自動裝填,可提高發射速度;增加瞭攜彈量,可提高持續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簡化瞭彈藥供應及後勤保障。在炮膛容積相同的情況下,液體發射藥炮的彈丸初速比固體發發射藥炮提高15%以上,攜彈量比普通榴彈炮多3~4倍。

  液體發射藥炮的發射藥有單元藥和雙元藥兩類。單元藥是將氧化劑和燃料融為一體(液藥),發射時註入藥室,點火燃燒。單元藥的成分有異丙基硝酸酯和肼的化合物、硝酸肼與水的混合物等。雙元藥的氧化劑和燃料分別置於不同容器中,裝填時液體通過各自的管道註入藥室。雙元藥可分為自燃式和非自燃式兩種,自燃式發射藥註入藥室一經接觸便可燃燒,非自燃式發射藥註入藥室後須點火方能燃燒。雙元藥以硝酸為氧化劑,以一甲肼和烴類物質等為燃料。

  液體發射藥的裝填方式有一次註入式和再生式兩種,再生式又分為再生註入式和再生噴註式。一次註入式是在發射時將燃料預先註入藥室,然後點火發射;再生註入式裝藥系統(見圖)是在發射過程中,根據需要用泵將發射藥不斷地泵入藥室,它通過調節泵入速率來控制燃速,從而控制初速和射程。

再生註入式裝藥系統示意圖

  1945年,美國對液體發射藥炮開始瞭探索性的研究,1974年首次進行瞭再生註入式單元發射藥系統的試驗,1988年又在155毫米樣炮上進行瞭首次射擊試驗。液體發射藥炮的研究重點是再生噴註式裝填方式,有些關鍵技術已取得可實用的效果。液體發射藥炮在進一步解決供藥系統的高壓密封性、點火安全性、燃燒速率控制等問題後,將投入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