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及其附屬器受到外來物理性、化學性傷害所致各種病理性改變。是造成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眼外傷分機械性和非機械性兩大類,前者包括鈍挫傷、穿通傷、異物傷等;後者有熱燒傷、化學傷、輻射傷和毒氣傷等。

  眼球鈍挫傷 眼球受鈍器打擊後產生的損傷(見圖)。常見者如下:①瞼皮下出血和氣腫。瞼皮下氣腫為眼部挫傷合併眼眶內側壁(常篩竇)骨折,,篩竇內氣體進入眼瞼內皮下造成,觸之有捻音。皮下瘀血和氣腫一般能自行吸收。伴皮下氣腫時應預防感染。②角膜上皮剝脫。為預防感染,應用抗生素眼膏,並遮蓋包紮受傷眼。③前房出血。為虹膜或睫狀體出血所致。出血量多時可繼發青光眼。患者應臥床休息,取半坐位,使血液沉積在前房下方,不致遮蓋瞳孔。適當應用止血藥。繼發青光眼者,應內服降眼壓藥,必要時行前房穿刺術。④虹膜根部斷離外傷性瞳孔散大。斷離范圍小者一般不作處理。斷離范圍大者應行手術縫合恢復原位。外傷所致瞳孔散大,使括約肌麻痹或撕裂,常不易恢復。⑤玻璃體出血(見玻璃體積血)。睫狀體、脈絡膜或視網膜出血所致。患者應少活動,適當應用止血藥。⑥視網膜震蕩。受傷後視網膜混濁、水腫呈灰白色,可自行消失。嚴重外傷可引起視網膜破孔,導致視網膜脫離,需手術治療。⑦外傷性白內障(見白內障)和晶狀體脫位。可引起繼發性青光眼。⑧脈絡膜出血和破裂。受傷初期破裂常被出血遮蓋,出血吸收後,露出破裂處呈灰白色,裂痕呈弓形,凹面朝向視乳頭。⑨眼球破裂傷。重癥鈍挫傷可致眼球破裂。眼前部者好發於角膜鞏膜緣部,眼後部者好發於視神經周圍。眼前部者可以手術縫合,眼後部者則縫合困難。

眼球鈍挫傷

  穿通性眼外傷 尖銳物體(如針、剪刀、刀、鐵片、鐵釘、鉛絲或玻璃等)或高速飛揚的小異物(常為小金屬片)造成的眼球穿破。受傷當時患者主訴有一股“熱水”由眼內流出。受傷後患者羞明、流淚、疼痛和視力減退。檢查可見眼球前部有穿通的傷口,位於角膜、角膜緣或鞏膜上;新鮮病例前房淺或消失,眼壓降低,常有虹膜或其他眼內容物脫出或嵌於傷口內,合並有前房積血或晶狀體混濁。

  根據有無眼內組織脫出於傷口,處理方法亦不同。眼球前部穿通傷,無眼內組織脫出的傷口,污染的可能性小,可行傷口縫合。若有前房出血,要輕輕沖洗,然後縫合,並向前房內註入生理鹽水或空氣以使前房形成。通常須用散瞳藥,局部及全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有眼內組織脫出的傷口,有少許虹膜脫出,受傷時間較短者尚可整復。虹膜脫出較多,時間較長(超過一天)及有污染者,脫出的虹膜以切除為安全。其他處置與無眼內組織脫出者相同。縫合傷口和防止感染。眼球穿通傷都應懷疑並排除球內異物,球內異物一般應盡早手術取出。

  色素膜組織受傷時發生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性始終存在。若傷很重,眼內容脫出很多,恢復有用視力的可能無望時,應行眼球摘除術。若傷眼仍有一定視力者,應積極治療,不可輕易摘除眼球。

  眼球穿通傷可引起交感性眼炎,表現為雙眼肉芽腫性葡萄膜炎。即一眼在受穿通傷後發生葡萄膜炎(見葡萄膜病),繼之另眼也發生同樣病變,受傷眼稱刺激眼,未受傷眼稱交感眼。凡傷口在睫狀體部,有葡萄膜或晶狀體嵌頓於傷口或眼內有異物存留者,更易發生交感性眼炎。穿通傷的發生與交感性眼炎癥狀出現的間隔時間,據文獻報道短者9天,長者50年,90%發生在1年以內,傷後4~6周為最危險的時間。病因多主張自身免疫學說,葡萄膜的色素是抗原。臨床表現為受傷眼在穿通傷後,繼續發炎,出現慢性葡萄膜炎癥狀,虹膜變厚發暗,瞳孔緣有小結節。當健眼發生交感性眼炎時,最初癥狀極為輕微,因睫狀體發炎,影響調節功能。眼部睫狀體充血,房水閃光陽性及細小角膜後沉著物等,隨癥狀加重,漸形成成形性虹膜炎,瞳孔閉鎖、膜閉。有時病變由眼後部開始,眼底周邊部出現黃白色的脈絡膜滲出點,有時可發生視神經炎和視網膜下水腫,嚴重者引起視網膜脫離。此病特點是反復發作。應按葡萄膜炎治療,散瞳、口服大量水楊酸鈉,或用發熱療法等。全身及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糖皮質激素無效時,可用免疫抑制劑。若患者一隻眼嚴重穿通傷已失明,應立即行眼球摘除術,可預防交感性眼炎,在受傷後10天內摘除受傷眼,發生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性小。若交感性眼炎癥狀重,傷眼仍有視力,則不一定強調要摘除受傷眼,因受傷眼可能會有比交感眼較好的視力。

  眼的化學傷 堿性或酸性物質濺入眼部而致的損傷,堿比酸易向深部腐蝕,其視力恢復預後差。化學物質傷後應立即用大量凈水徹底沖洗眼部,沖洗時應翻轉眼瞼,暴露穹窿部,徹底沖凈結膜囊內的化學物質。早期受傷眼散瞳,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如發現角膜有溶解傾向時,應停用。維生素C可全身及局部(結膜下註射)大量應用。如球結膜有廣泛壞死或角膜上皮壞死,可做早期切除,球結膜缺損區可作羊膜或口腔黏膜或對側球結膜移植。應用膠原酶抑制劑如半胱氨酸滴眼,防止角膜穿孔。晚期針對並發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