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最早的詩歌流派。G.de馬碩(1300~1377)和E.德尚(約1344~1404)拋棄瞭中世紀詩歌的傳統體裁和形式,借用寓意和隱喻,註重形式和修辭的技巧,因而成為修辭學派的先驅。修辭學派的主要詩人有G.夏斯特萊(1403~1475)、J.莫利內(1435~1507)、J.梅希諾(1420~1490)、J.馬羅<(1463~1526)等。他們一方面分別投靠國王或某個公爵,不愁衣食,有條件推敲詩歌的形式;另一方面由於主人的脾氣喜怒無常,主人一死他們就要四處漂泊,所以也借用寓意和隱喻來對君主們進行褒貶,發泄對命運的不滿,也就是借助修辭來掩飾他們的本意,因而逐漸使語言喪失瞭字面上的具體意義。修辭學派的作品玩弄文字、晦澀難懂,給後人造成瞭很大的誤解,直到20世紀60年代,他們的成就才得到學者們的承認,被認為是一次“流產的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