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學為基礎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又稱“心理學的經濟學”、“心理學和經濟學”。它是一門與心理學有機結合,通過可控實驗、調查等方式考察人們在市場經濟中參與各種經濟活動時的行為模式,分析影響行為的內外部因素,理解並解釋經濟現象以檢驗並修正先驗理論,並提出自己理論的現代經濟學學科。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傢D.卡尼曼和A.特維斯基發表瞭一系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通過吸收實驗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等領域的最新進展,以效用函數的構造為核心,將心理學和經濟學有機結合起來,徹底改變瞭西方主流經濟學特別是新古典經濟學中的個體選擇模型,並激發瞭其他行為經濟學傢把相關研究領域拓展到經濟學的各主要分支,從而形成瞭真正意義上的“行為經濟學”流派。

  研究范式和主要觀點 行為經濟學的研究范式包括:①關心的是新古典關於人類行為在經驗中有效性的假設。一旦證明這些假設有效,行為經濟學就致力於發現能正確地並盡可能精細地描述行為的經驗定律。②說明實際行為背離新古典假設對經濟系統及其體制運行對公共政策的含義。③為效用函數的形式和內容提供經驗證明,以便加強對人類經濟行為的預測。因此,行為經濟學是對人類行為新古典假設的實證檢驗,並根據檢驗結果進一步修正經濟理論。經濟學中行為研究的另一重點領域是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即新古典理論關於決定經濟行為者是否能作出決策並實現其主觀期望的效用最大化。

  行為經濟學的核心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人的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以現實的心理特征為基礎,而不能以抽象的行為假設為基礎。②從心理特征看,當事人是在有限理性的約束下依靠心理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的,他的決策體現在目的和過程上。③在決策過程中,決策程序和決策情景都與當事人的心理產生互動,從而影響到決策的結果。④個體決策結果的變化導致總量結果的變化,對經濟總量的理解來自對個體行為的理解。⑤當事人在決策時的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偏好逆轉,也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⑥有限理性和學習過程會導致決策的偏差以及結果演變路徑的隨機性,從而產生異常行為,這使得經濟現象變得復雜,同時加劇瞭有限理性的約束。⑦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征通過經濟變量反映出來,從而導致市場有效性不能成立,需要重新考慮各種經濟政策。

  在行為經濟學中,決策心理特征、行為模式和決策結果相互之間是互動的和關聯的,存在著許多決策反饋機制。經濟學傢從實驗室得到的數據說明,在不同的選擇環境下,人們的行為與主觀期望模型所示的方向恰恰相反。當人們把世界看成靜止不動的時候,他們對未來的看法過分依賴於過去發生的事情;但當人們瞭解到大規模的環境結構變化後,他們對未來的預見卻低估瞭過去經驗的重要性。

  行為經濟學對新古典經濟學賴以生存的選擇模型提出挑戰,並建立瞭以期望理論為代表的行為決策模型。行為決策模型從兩個方面重構瞭選擇理論:一方面,行為經濟學傢發現現實當事人決策普遍存在的“框架”問題;另一方面,當事人對編輯後的期望進行評價,並進行選擇。通過這種決策理論的構造,行為經濟學模型化瞭新古典經濟學所忽略的5個選擇事實:框架效應,非線性偏好,來源依賴,風險愛好,損失厭惡。這5個事實在當事人跨期決策時就表現出偏好時間的不一致性、消費和效用跨期的非獨立性、習慣性決策等。行為經濟學批評新古典經濟學脫離實際,忽視當事人現實的決策模式,從而無法有效解釋經濟現象。但這不等於說行為經濟學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替代范式,至少現在還不具備這種革命性影響。

  研究方法 行為經濟學接受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基礎,但否定其個人行為假定,由此也就動搖瞭它的理論邏輯。行為經濟學強調當事人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和偏好的內生性,強調決策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動態變化,這種對人的基本假定構成瞭其與新古典經濟學不同的硬核。它通過利用心理學構造自己的行為基礎,導致其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派別出現在當代經濟學的叢林。

  從方法論上看,實驗方法和微觀計量方法的廣泛應用使得行為經濟學可以在放棄新古典經濟學邊際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尋求各種非線性的和動態的求解方式和經驗實證方式。即使在堅持個人主義、主觀價值論的基礎上,行為經濟學仍然能夠有效處理有限理性、偏好和稟賦內生等問題,比如演進分析和行為博弈分析等就能夠很好地處理學習過程中的隨機性、路徑依賴性、角點解等問題。

  經濟學的發展,特別是對經濟理論的大量經驗檢驗,一般依賴於發現新的數據來補充現在通用的總量數據。重要的新數據一來自案例研究,二來自調查研究,三來自實驗室試驗。此外,計算機在經濟學中已廣為運用,它可以進行回歸,還可以作出經濟系統模型。在行為經濟學傢看來,這種分析是更符合現實的,對現實也更有解釋力。

  行為經濟學所揭示的上述選擇事實在具體的經濟領域中均有相應的表現,而這些表現決定瞭經濟變量的變化。行為經濟學傢為瞭獲得更多的證據支持其決策理論,主要在宏觀經濟、勞動市場和金融三個領域開展瞭大量的經驗實證研究,這些研究對經濟政策的制定產生瞭巨大的影響。

  

推薦書目

 薛求知, 黃佩燕. 行為經濟學–理論與應用.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董志勇. 行為經濟學.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