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類對地理環境的認識過程和行為規律的領域。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人文地理學中出現的新領域,也有學者把它作為一種新的人地關係的思想觀點和人文地理學的基本方法論。它把心理、行為等因素引入人地關係的研究中,研究人類在環境感應的基礎上產生的內在行為(心理行為)和外在行為(表現行為或社會行為)之間的關係,揭示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平衡、回饋的空間關係規律。人類對地理環境刺激的自動條件反射產生的行為不屬於行為地理研究範疇。行為地理是現代科學整體化過程在地理學研究中中的體現,是現代人文地理學的綜合研究方向。它著重研究人類環境感應和行為交流過程,包括居民的行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如移民、職業,以及居民地點的選擇、康樂活動、生產和各種勞務(服務行業、衛生、教育等)的區位選擇的主觀因素;規劃決策人的行為判斷的地理合理性程度;企業經理階層的區位選擇行為;旅遊行為與旅遊區規劃設計的關系以及特殊環境下的人類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