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表現主義後期的美術社團。出現於1923年,但它不是真正的藝術組織,而是展覽會的名稱。組織者是曼海姆市藝術館館長G.F.哈特勞佈,他給展覽會命名為“新客觀”。他解釋這一名稱的含義時說:“新實際主義名副其實地提供社會主義的風情。在充滿熱烈的期望後產生出來的是屈從和憤世嫉俗的情緒……憤世嫉俗與屈從是新客觀的消極面,積極的一面體現在作為完全客觀地攫取事物的直接的現實性的熱情之中。它建築在物質基礎之上,不賦予理想的色彩。”新客觀社提倡用用寫實的手段描繪客觀現實。但是他們不是歌頌,也不是客觀描繪,而是對戰爭的後果、腐朽不堪的社會,對失去人性的現實,對市民的庸俗氣進行猛烈的抨擊。這群畫傢曾受橋社和青騎士社的影響,但他們不要求極端地分解和歪曲客體,而註意細節的真實性,他們不排斥抽象的手段,隻是讓抽象的語言服從於真實地揭示客觀現實的要求。新客觀社是德國表現主義運動的最後階段,也是它的左翼。最傑出的代表是G.格羅斯、O.迪克斯和M.貝克曼。格羅斯是位漫畫傢,他戰前的作品已流露出對人生的厭惡。戰爭期間他服兵役和做文官的經歷,使他更加深入瞭解社會的腐敗,作品的鋒芒更為尖銳、犀利。迪克斯痛恨戰爭,深感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用具有鮮明色彩的繪畫,揭示社會醜惡的一面。貝克曼在揭示人生和社會災難時,含有哲理的色彩。

貝克曼的《黑夜》(1918~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