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原名謝世元,又名謝德元,號浩如。生於陝西安定(今子長縣)棗樹坪,卒於安定縣燈盞灣。1919年起先後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學和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讀書。1922年秋考入閻錫山辦的太原學兵團學軍事。1924年回安定縣辦民團,任團總。同年赴天津、北京參加反帝鬥爭,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根據黨的指示回安定縣繼續辦民團,仍任團總總,並利用這一身份進行革命活動。同年,將縣民團編入陜北軍閥井嶽秀所屬石謙部,任連長,並在該團秘密發展中共黨員,建立中共特別支部,任支部委員。1927年2月被選為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主席團成員和農民協會促成會委員。曾創辦青年軍事訓練班、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展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教育;組織和領導農民協會打擊封建官僚,懲辦土豪劣紳,被人民群眾譽為“謝青天”。1927年10月與唐澍等組織領導清澗起義,任起義武裝編成的西北革命軍遊擊支隊營長、副指揮。1928年5月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3大隊大隊長。起義失敗後,回陜北開展武裝鬥爭,任中共陜北特委軍委委員。1930年8月任中共陜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1929~1931年,曾先後在陜北、寧夏、甘肅等地的軍閥部隊和民團中做兵運工作。1931年10月,和劉志丹等將南梁遊擊隊和陜北遊擊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不久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遊擊隊),任總指揮,率部轉戰陜甘邊,創建革命根據地。1932年起,受到推行“左”傾路線領導者的打擊,兩次被撤職,最後被迫離開部隊。1933年夏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中共黨員)指揮作戰。同年11月回到陜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恢復瞭陜北紅軍遊擊隊第1支隊,壯大瞭第2、第3支隊,建立瞭第4、第5支隊,並協助地方中共組織建立赤衛軍、少先隊、婦女會等,擴大瞭黨和紅軍的影響,建立瞭安定、延川根據地。1934年7月,任陜北紅軍遊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率部奇襲安定縣城,占領縣政府,救出被捕的中共黨員和群眾,使紅軍聲威大震,推動瞭陜北遊擊戰爭的開展。8月兼任紅26軍42師政治委員,率紅42師第3團及陜北遊擊隊第1、第2、第5支隊,進行陜北蘇區第一次反“圍剿”,在安定縣井吳傢塌和清澗張傢圪臺指揮作戰,直至取得反“圍剿”的勝利。在河口戰鬥中負重傷。1935年2月5日,被選為中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後因傷久治不愈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將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在瓦窯堡修建瞭子長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