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行政–經濟區。位於西伯利亞中部。北瀕北冰洋的拉普捷夫海及喀拉海,西為烏拉爾聯邦區,南同中國、蒙古國接壤。包括阿勒泰、佈裏亞特、圖瓦、哈卡斯共和國,阿勒泰及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克麥羅沃、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托木斯克及赤塔州。面積511.48萬平方千米。人口2 054.2萬(2002)。聯邦區駐地新西伯利亞。境內以山地為主,北部有中西伯利亞高原、斯塔諾夫山(外興安嶺)、雅佈洛諾夫山,南部為東、西薩彥嶺和阿爾泰山。中、北地區海拔多為5000~1 000米,南部地區海拔800~2 000米。最高峰為阿爾泰山的別盧哈山海拔4 506米。西部葉尼塞河以西及西南部地區屬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多沼澤;南部的巴拉賓和庫隆達草原大部已開發。緯度地帶明顯,自北向南依次為:極地冰原帶、苔原帶、森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主要河流有葉尼塞河及其支流上通古斯卡、石泉通古斯卡及安加拉河,鄂畢河及其支流額爾齊斯河、丘雷姆河及托米河。約有1/5的面積位於北極圈內。森林、煤炭、水力資源十分豐富,蘊藏量居全國首位。還有石油、天然氣、銅、鐵、鎳、鈷、鎢、鉬、巖鹽、石棉、雲母、石墨等礦藏。20世紀6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較快,2000年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1.4%。工業以采礦(煤、鐵及多種有色金屬)、冶金(鋼鐵、鋁、銅、鎳等)、機械制造(礦山機械、動力機械、農機、重型機床等)、化工(石油化工與煤炭化工)、電力、森林采伐與木材加工為主。農業主要分佈於南部地區。以種植谷物、乳–肉用畜牧業為方向,城郊農業較發達。鐵路、管道多為東西向,除西伯利亞大鐵路外,還有貝阿鐵路、中西伯利亞和南西伯利亞鐵路。河運、海運僅有地方意義。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伊爾庫茨克、新庫茲涅茨克、巴爾瑙爾、克麥羅沃、托木斯克、赤塔、烏蘭烏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