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綜合性文藝團體。簡稱“西戰團”。1937年8月以抗日軍政大學2期4大隊部分學員為主組建於延安。主任丁玲,副主任吳奚如。組團後從延安出發,赴國民黨統治區的華北抗日前線開展工作。途中在山西大寧、臨汾、太原等地為群眾演出《重逢》、《放下你的鞭子》,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等。後因抗戰形勢變化,西戰團轉移到晉東南一帶隨18集團軍總部行動。1938年3月,西戰團到西安舉行瞭3次公演,演出瞭多幕話劇劇《突擊》、秦腔《烈夫殉國》等。1938年7月,西戰團回延安匯報工作,演出瞭京劇《白山黑水》。1938年11月,西戰團在周巍峙率領下,再次離開延安,到晉察冀根據地開展工作。在5年半時間裡,他們和根據地軍民一起,積極參加反掃蕩鬥爭,同時深入邊區部隊和農村,用戲劇、音樂、文學、美術等多種文藝形式進行宣傳鼓動工作。1940年,西戰團深入根據地農村,幫助農民組織瞭100多個村劇團,並先後在唐縣、完縣(今順平)、繁峙縣舉辦瞭3個鄉村藝術幹部訓練班,為地方培養瞭數百名文藝骨幹。1942年,西戰團選拔20多人組成政治攻勢宣傳隊,在武裝工作隊護衛下,深入平山縣、應縣、繁峙縣日軍據點周圍的村莊作口頭和演出宣傳。這一時期,不僅在根據地上演瞭《雷雨》、《李秀成之死》、《復活》等中外優秀作品,而且創作話劇、歌劇、兒童劇、活報劇近60部,影響較大的有話劇《程貴之傢》、《慰勞》等;歌劇《團結就是力量》、《不死的老人》等。1944年4月,西戰團返回延安,演出瞭《把眼光放遠一點》、《慰勞》等劇。同年10月,西戰團撤銷建制,全團人員編入魯迅藝術文學院。西戰團在其活動的7年中,培養和造就瞭一批戲劇人才,其中有影響的有凌風(凌子風)、牧虹賈克田野陳強吳堅等。

《李秀成之死》劇照(西北戰地服務團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