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北部三個行政區之一。西鄰育空地區,東接努納武特地區,南以北緯60°線與不列顛哥倫比亞、阿爾比、薩斯喀徹爾三省為界;北瀕北冰洋波弗特海,包括班克斯島、派翠克王子島以及維多利亞島西部、梅爾維爾島西部等。面積1 346 106平方千米。人口4.19萬(2003),其中一半以上為印第安人、因紐特人、米提人。首府耶洛奈夫,人口約占全區人口2/5以上。北美第一長河馬更些河流經西部,向北註入波弗特海,境內河段長長1 800千米,河谷平原地勢坦蕩。大熊湖、大奴湖一線以東屬加拿大地盾區,為古老的低高原。境內僅西界地勢較高,馬更些山脈縱貫。湖泊沼澤廣佈,大熊湖大奴湖分別為北美第四、第五大湖。地處高緯,氣候嚴寒,北部分佈永凍層和苔原景觀,南部有針葉林,但具有商業價值的林地有限。幾乎沒有農業用地。加拿大中西部廣大地區早期由英國哈得孫灣公司控制,經營毛皮貿易。1870年新成立不久的加拿大自治領政府買下該公司所屬土地,統稱西北地區。1880年英國又將北極群島移交加拿大,也劃歸西北地區。隨著馬尼托巴、薩斯喀徹溫、艾伯塔三省和育空地區先後建立,哈得孫灣以東、以西土地劃入魁北克、安大略兩省,到1912年正式確立作為行政區的西北地區邊界,面積達3 439 296平方千米。1999年,因紐特人又在西北地區東半部成立自治的新行政區努納武特,西北地區轄地減為現今規模。當地土著居民長期以狩獵為生。20世紀50年代以來,礦業逐步興起,成為地區經濟主業。現產值最大的是石油、黃金和鉆石,其他還有天然氣、銀、鉛、鋅、鎢等礦。波弗特海和馬更些河三角洲的豐富油、氣資源尚未開發。馬更些河谷地南部和大奴湖分別有木材采伐和淡水捕魚。旅遊業發展較快。每年地區政府財政預算大部分由聯邦政府提供。交通運輸主要依靠航空,有很多小型機場。境內公路總長2 200千米,包括馬更些公路等主幹線。僅有的大奴湖鐵路南連加拿大國傢鐵路。馬更些河夏季通航。全區辟有4個國傢公園,其中納漢尼和伍德佈法羅兩個國傢公園分別於1978年和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