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民為擺脫殖民統治而進行的革命戰爭。始於1808年,結束於1826年。革命遍及整個西屬美洲殖民地,波及人口達2 000萬,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重大意義和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

  歷史背景 18世紀中葉起,西屬美洲殖民地的國際貿易、工農業生產有明顯發展。自1765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1759~1788年在位)採取在帝國範圍內逐逐步放寬貿易壟斷政策以後,哈瓦那與西班牙之間的貿易迅速發展。對中立國船隻的貿易開放,使長期被封閉與隔絕的西屬美洲日益直接卷入世界市場,內部資本主義因素日益發展。但這種不徹底的改革並不能挽救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危機,土生白人經濟地位的加強反而使宗主國特權集團與殖民地上層土生白人的矛盾更加激化。歐洲啟蒙運動思想的傳播,對殖民地的革命思想的形成產生瞭深遠的影響。留學歐洲的土生白人地主子弟和新興商人在知識分子先進人物的積極推動下,成立各種秘密團體,宣傳拉丁美洲革命思想。在新的國際形勢下,18世紀末以來的由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種人和土生白人發動的分散的起義和密謀活動,到19世紀初開始同土生白人地主自由分子和新興商人要求與“半島人”(宗主國人)取得平等權利、取消一切貿易限制、爭取殖民地與宗主國平等的鬥爭結合起來。

圖1 波亞卡戰役(1819–08–07)

  在法國大革命影響下爆發的海地革命,揭開瞭美洲殖民地獨立革命的序幕。鬥爭很快波及整個拉丁美洲大陸。1808年,拿破侖一世出兵占領西班牙,逼迫波旁王朝的費爾南多七世(1808,1814~1833年在位)退位,另立其兄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國王(1806~1813年在位)。1810年,西班牙本土大部分地區被拿破侖軍隊占領。殖民地人民獲悉這一消息後,紛紛舉行起義,獨立戰爭普遍展開。革命大體集中於南美洲北部、南美洲南部、新西班牙3個中心地區。

  南美洲北部 南美洲北部的革命首先在委內瑞拉爆發。早在18世紀末,委內瑞拉人F.de米蘭達就開始進行反西班牙的革命活動。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城得到法軍占領西班牙的消息後,土生白人獨立派立即驅逐西班牙殖民官吏,建立最高執政委員會。次年,召開國民代表會議,宣佈成立委內瑞拉共和國,制定瞭共和國的第一部憲法。但革命政權並不鞏固,盤踞在一些地區的西班牙殖民軍同天主教反動勢力相勾結,向新生的共和國發動進攻。1812年3月,加拉加斯發生強烈地震,損失嚴重,民心渙散。7月,第一共和國失敗。革命失敗後,領導人S.玻利瓦爾前往新格拉納達(今哥倫比亞),發表《卡塔赫納宣言》,呼籲革命力量相互支援,重新解放委內瑞拉。接著,他發動瞭一場“殊死戰”,於1813年8月7日收復加拉加斯,重建委內瑞拉共和國,即第二共和國。玻利瓦爾被授予“解放者”的稱號,並成為共和國最高執政者。但玻利瓦爾沒有實現人民群眾所期望的社會變革,人民的熱情很快變成不滿,同時西班牙殖民者又煽動草原牧民反對共和國。1814年7月,殖民軍和保皇勢力卷土重來,第二共和國被扼殺。1814年拿破侖帝國崩潰。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多七世復位後,立即派出大量殖民軍增援南美,對民族解放運動實行極端殘酷的鎮壓。

圖2 卡拉博博戰役(1821–06–24)

  玻利瓦爾不屈不撓,1815年5月在牙買加發表著名的《牙買加來信》,重申解放祖國的決心。次年,他在新獨立的海地共和國的支持下,率領革命軍在委內瑞拉東部登陸。玻利瓦爾采取廢除奴隸制、應允戰後分配土地等新革命措施,吸引大批黑人和混血種人投入戰鬥,草原牧民也轉到革命的一邊來。

  1817年7月宣告成立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定都安戈斯圖拉。1819年2月,國民代表會議在安戈斯圖拉召開,制定新憲法。同年5月,玻利瓦爾率軍穿過原始森林,翻越安第斯山,開始瞭解放新格拉納達的艱巨長征。8月7日在波亞卡擊敗西班牙軍隊,接著又解放波哥大。12月,建立哥倫比亞共和國,疆域包括新格拉納達和委內瑞拉,玻利瓦爾被選為共和國總統。

  1821年6月,革命軍在委內瑞拉的卡拉博博與西班牙殖民軍展開激戰,取得決定性勝利,解放瞭加拉加斯。1822年5月,又獲 皮欽查戰役 大捷,解放基多(今厄瓜多爾),基多地區並入哥倫比亞共和國。至此,南美北部的獨立戰爭基本結束。

  南美洲南部 南美洲南部的獨立戰爭以拉普拉塔地區(包括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為中心展開。這裡距宗主國最遠,在英國加強貿易滲透和走私活動的影響下,佈宜諾斯艾利斯土生白人、新興商人和畜牧場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均有較強的自由獨立傾向。1810年5月25日,佈宜諾斯艾利斯爆發群眾示威,推翻西班牙任命的總督,成立由土生白人獨立派組成的臨時政府,開始瞭著名的 阿根廷五月革命 。附近各省隨即響應。次年5月,巴拉圭土生白人獨立派發動起義,成立以J.G.R.de弗朗西亞為首的臨時政府。同時,在東岸省(烏拉圭)也爆發瞭由J.G.阿蒂加斯領導的武裝起義。1816年3月,各省代表在圖庫曼開會,成立拉普拉塔聯合省。7月宣佈脫離西班牙獨立。大會通過瞭鼓勵自由貿易、鑄造新幣、禁止發行強迫公債、取消對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勞役制、禁止輸入黑奴等項進步法令。但由於各省區之間在經濟和政治利益上矛盾重重,聯合各省建立統一國傢的設想未獲成功。

  為捍衛獨立,徹底摧毀西班牙的殖民統治,J.de聖馬丁制訂瞭經智利進攻西班牙殖民巢穴——秘魯總督區的軍事計劃。他於1814年前往安第斯山麓門多薩訓練軍隊,並爭取到阿勞坎印第安人的支持。1817年初,聖馬丁率領約5 000人的部隊翻越海拔3 000多米的安第斯山隘,取得查卡佈科戰役的勝利。在B.奧希金斯領導的智利人民起義的配合下,安第斯軍解放瞭智利。1818年2月,智利宣佈獨立。1820年8月,聖馬丁組建的艦隊從海上進軍秘魯。1821年7月,攻入秘魯首府利馬,秘魯宣佈獨立。但西班牙仍擁有重兵固守秘魯東部山區。

圖3 阿亞庫喬戰役戰場(1824–12)

  為協同一致解放秘魯,爭取獨立戰爭的勝利,1822年7月26~27日,聖馬丁與玻利瓦爾在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會晤。他們在秘密情況下會談,未能取得一致意見。聖馬丁遂悄然隱退,由玻利瓦爾獨力承擔解放秘魯的事業。1823年9月,玻利瓦爾進軍秘魯。1824年8月取得瞭胡寧戰役的勝利。12月,A.J.de蘇克雷統帥的解放聯軍在 阿亞庫喬戰役 中大獲全勝,摧毀瞭西班牙殖民軍的主力。參加會戰的有委內瑞拉人、哥倫比亞人、秘魯人、智利人、阿根廷人等,此次戰役標志著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民團結戰鬥的勝利。1825年8月秘魯宣佈獨立,以玻利瓦爾的姓氏命名新建的共和國為玻利維亞。1826年1月,西班牙殘軍最後撤離秘魯的卡亞俄港。至此南美獨立戰爭結束。

  烏拉圭東岸地區的獨立運動因葡萄牙、英國等的插手,鬥爭曲折復雜,一直到1830年烏拉圭共和國才宣佈建立。至此,西屬南美殖民地全部獨立。

  新西班牙地區 新西班牙(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區)是獨立戰爭在北部的中心區域。這個地區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最早建立的總督轄區,殖民統治最強,貴族地主和教會勢力最大,土生白人獨立派沒有能夠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革命的主要領導人是下層教士。1810年9月16日,瓜納華托州多洛雷斯教區神甫M.伊達爾戈–科斯蒂利亞發動起義。他號召印第安人教徒奪回300年前西班牙人從他們祖先手中奪去的土地,得到熱烈響應。一個多月內,起義隊伍猛增至 8萬人。起義者提出瞭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把土地歸還給印第安人、廢除奴隸制度、取消商品專賣稅等主張,不僅引起瞭殖民當局的極端仇恨,也引起瞭土生白人上層的恐懼和敵視。

  10月底,起義隊伍逼近墨西哥城,但沒有果斷地攻城,喪失瞭戰機。1811年,起義軍在瓜達拉哈拉近郊同殖民軍展開決戰,受到很大挫折,伊達爾戈和其他 3位領導者均被殺害。此後,在墨西哥南部領導武裝鬥爭的J.M.莫雷洛斯成為獨立戰爭的領導者。他率領的起義軍在兩年內幾乎控制瞭整個墨西哥南部。1813年9月14日,起義者召開“美洲最高民族代表大會”。11月 6日正式宣佈墨西哥獨立。1814年10月通過共和國憲法。莫雷洛斯提出瞭種族平等、廢除教會和軍官特權、征收教會土地、沒收富人財產、將大地產分成小塊土地分給農民、普遍選舉制等社會經濟綱領。這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提出的最激進的社會革命綱領。1814年費爾南多七世復位後,西班牙殖民軍在軍事上逐漸占據優勢,開始進攻南部解放區。A.de伊圖爾維德等土生白人又組織起反革命武裝,配合殖民軍鎮壓革命,起義軍連連失利。1815年12月,莫雷洛斯被殺害,革命轉入低潮。1821年初,伊圖爾維德聲稱擁護獨立,提出瞭保證獨立、種族平等、保護教會等主張。9月率軍進入墨西哥城,宣佈墨西哥獨立。1822年5月自行加冕為帝,號阿古斯丁一世,但不久就被推翻。1824年10月,制憲會議頒佈墨西哥新憲法,確定墨西哥為聯邦共和國。

  在墨西哥獨立運動的影響下,中美地區也於1821年脫離西班牙宣佈獨立,並加入墨西哥共和國。1823年脫離墨西哥,建立獨立的聯邦共和國–中美洲聯合省。1824年定國名為中美洲聯邦。1838~1839年,先後又分為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5個國傢和地區。

  主要成果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戰爭與同時期的巴西獨立運動和時間略早發生的海地革命,前後相連,形成聲勢浩大的拉丁美洲獨立解放運動,波及地區之廣、參加人數之多、鬥爭時間之長在世界殖民地革命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印第安農民和黑人奴隸是取得獨立戰爭勝利的主要力量,但戰爭的領導權一般都掌握在與世界市場有聯系的土生白人地主及資產階級手中。獨立戰爭使拉丁美洲擺脫瞭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建立起一系列民族獨立國傢;確立瞭資產階級議會制共和政體;削弱瞭天主教會的政治經濟權勢,廢除瞭宗教裁判所;提出並在一定時期內廢除瞭奴隸制度,逐步取消瞭印第安人的徭役制和人頭稅;廢除瞭限制各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殖民壟斷制度。但獨立革命並沒有徹底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任務。獨立戰爭後,各國大體上都沒有采取措施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階級還乘機接收殖民者莊園,多數國傢的黑人奴隸仍受種植園主和礦主的殘酷剝削。政治上,由於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統治都不穩定,又導致瞭“考迪略主義”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