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西南部國傢。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北和北面臨大西洋、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東北接法國和安道爾,東和東南瀕地中海,南隔直佈羅陀海峽與非洲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上的巴厘阿裏群島和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島等。海岸線總長7 800千米,面積505 938平方千米。人口4 674.58萬(2009)。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下設50個省。首都馬德裡。

  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是歐洲地勢最高的國傢之一。地質基礎為海西皺褶地塊。阿爾卑斯運動使伊比利亞半島斷裂和變形,並形成位於西班牙中部的梅塞塔高原,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60%,平均高度為600~800米,地形向西南傾斜。斷塊山地東西橫穿高原,中央山脈為最高大的斷塊山,延伸約700千米,將高原分為南北兩大盆地:老卡斯蒂利亞盆地(海拔800米)和新卡斯蒂利亞盆地(海拔600米)。高原東高西低,河流西瀉下切,在高原西部發育瞭狹長深邃的峽谷。高原南部鑲有佩尼韋蒂科山脈,最高峰是穆拉森山海拔3 478米,為西班牙最高點。常年冰雪覆蓋。高原東北邊緣為伊比利亞山脈,其北側為埃佈羅河流域的阿拉貢平原。半島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坎塔佈連山脈大部分海拔2 000米以上。高原西北為加利西亞丘陵,因地體沉降形成裡亞斯式海岸。年降水量為350~500毫米。境內河流眾多,分屬比斯開灣、大西洋和地中海斜面。最長河流為塔霍河,其次為杜羅河、埃佈羅河、瓜迪亞納河和瓜達爾基雅爾河。除北部外,河流的流量都不大,且水位季節變化極大。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運。自然資源中有色金屬礦豐富,主要有鐵、鉛、鋅、汞、錳、銻、鎢、鈾等,汞儲量居世界首位;此外還有煤、油頁巖、鉀鹽、石鹽、硫、磷灰石、石墨、滑石、晶石和砂巖、大理石等建築材料。能源礦較貧乏。森林覆蓋率約28.4%,主要樹種為栓皮櫟、山毛櫸、槭、栗等。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沙丁魚、鱈魚等。

圖1 比利牛斯山脈中的村落

圖2 梅塞塔高原景觀

圖3 西班牙舞蹈弗拉門科

  居民主要為西班牙人(卡斯蒂利亞人),約占人口70.2%,其餘為加泰羅尼亞人(18.8%)、巴斯克人(8.2%)、加利西亞人(2.3%)等。2000~2006年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12‰,其中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加利西亞人等少數民族人口增長較快。人口平均壽命男、女分別為77.8歲和84.3歲(2009)。全國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約92人,沿海地區集中瞭全國人口的2/3,內陸人口密度較低。城市化程度較高,城鎮人口比重約占75%以上。2009年首都馬德裡人口約325.59萬,其次為巴塞羅那巴倫西亞、塞維利亞、薩拉戈薩、馬拉加等。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和通用語言。加泰羅尼亞、巴斯克、加利西亞、巴倫西亞、納瓦拉和巴利阿裡群島6個自治區的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同為官方語言。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公元前9~前8世紀凱爾特人越過比利牛斯山脈進入半島。前8世紀起先後受古希臘人、腓尼基人、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15世紀“光復運動勝利”後,建立瞭卡斯蒂利亞阿爾貢兩個基督教王國。1492年哥倫佈發現西印度群島。15~16世紀成為海上殖民強國,在美洲、非洲、亞洲等地擁有大片殖民地。1580年腓力二世征服葡萄牙。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打敗,國勢日衰。19世紀經過4次資產階級革命,在1873年成立西班牙第一共和國。1898年美國–西班牙戰爭後,殖民地喪失殆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嚴守中立。1931年推翻瞭王朝統治,建立第二共和國。1936年爆發內戰,F.佛朗哥奪取瞭政權,於1939年任國傢元首,建立獨裁統治。1947年宣佈西班牙為君主國傢。1975年F.佛朗哥病死,原王室後裔,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之孫胡安·卡洛斯成為國王。1978年宣佈實行國會君主制。

  1978年12月29日生效的新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傢,實行議會君主制,王位采取世襲制,由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傢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眾議院為立法機構,參議院為地區代表院,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4年。司法領導機構為司法總委員會,由20名成員組成。最高法院院長兼任主席,任期5年;分設司法法院和行政法院。政黨眾多。執政黨為西班牙工人社會黨,其他主要政黨還有人民黨、西班牙共產黨、加泰羅尼亞民主統一、巴斯克民族主義黨等。西班牙對外奉行“和平、裁軍、保護人權、國際合作與團結”為主導原則的“歐洲化、西方化、民主化”的外交政策,以推進歐洲一體化為基石,積極參與歐盟建設,以發展與拉丁美洲和馬格裡佈國傢關系為重點,重視發展與地中海國傢的合作,保持同美國的戰略聯盟關系,開展全方位的外交。1955年加入聯合國。與世界近200個國傢和地區建立外交、領事和商務關系。1986年加入歐共體,並成為首批歐元區成員國之一。1973年3月9日同中國建交。

  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歐洲經濟落後的農業國。戰後,政府推行引進外資、經濟自由化的政策,經濟發展很快,1960~197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為7%,為西歐國傢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傢之一。1973年後陷入世界性經濟危機之中。1986年加入歐共體後,經濟發展又出現高潮。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並陷入衰退。其後在采取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經濟開始回升並保持穩步增長的勢頭。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9 762億歐元。2006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29.3%和66.9%。其中工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17%左右。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4 087億美元。

圖4 鬥牛場

  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造船、鋼鐵、汽車、水泥、采礦、建築、紡織、化工、皮革、電力等行業,為世界主要的汽車和鋼鐵生產國傢之一。

  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馬鈴薯、甜菜、向日葵、水果和各種蔬菜等。葡萄、橄欖、柑橘等水果占有突出地位,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軟木生產僅次於葡萄牙,居世界第二位。畜牧業中乳牛業比較發達,高原地區以養羊業為主,梅塞塔高原也是著名的細毛羊美利奴羊的原產地。漁業居南歐各國之首,2005年漁業產量81.5萬噸,其中海洋漁業占99.5%,主要捕撈金槍魚、沙丁魚、鱈魚等。2009年農、林、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

  旅遊業發達,有“旅遊王國”之稱。2010年接待外國遊客達5 270萬人次,旅遊凈收入525億歐元。著名旅遊勝地有馬德裡、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太陽海岸、美麗海岸、黃金海岸等。交通運輸發達,境內鐵路總長18 710.2千米,其中高速鐵路1 636.2千米,普通鐵路17 074千米;公路總長165 646千米。2008年客運量為13.08億人次。擁有主要港口53個,主要有巴塞羅那、畢爾巴鄂、塔拉戈納、阿爾赫西拉等。全國共有馬德裡巴拉哈斯機場、帕爾馬·德馬略卡機場和巴塞羅那機場等105個機場。

  2010年對外貿易額3 938.8億歐元,逆差522.8億歐元。主要進口石油、工業原料、機械設備和消費品;主要出口汽車、鋼材、化工產品、皮革制品、紡織品、葡萄酒和橄欖油等。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亞洲、拉美和美國。

  全國實行中、小學免費義務教育(6~16歲)。2009年教育費用518.4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93%,其中大部分為公共部門的投資。主要高等學府有馬德裡孔普魯騰塞大學薩拉曼卡大學巴塞羅那大學等。全國出版報紙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主要報紙有《國傢報》《阿貝賽報》、《世界報》、《加泰羅尼亞報》和《先鋒報》等。有3傢主要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的埃菲社為官方通訊社;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臺、電視臺。全國共有200多傢電臺,主要有西班牙國傢廣播電臺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臺、西班牙人民廣播電臺。除國傢電視臺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裡西亞、巴斯克和馬德裡等地方電視臺。

  全國擁有許多王宮、教堂和城堡等名勝,截至2012年,有44處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如聖馬丁·皮納裡奧教堂耶斯科略修道院、阿維拉的古城墻、塞哥維亞古老的水道橋、科爾多瓦的大清真寺、格拉納達的阿爾罕佈拉宮、巴塞羅那的神聖傢族教堂、格爾公園和藝術傢朱拉之傢等,是西班牙古文明的傑出遺產。西班牙民風民俗古老獨特,豐富多彩,如聞名於世的西班牙鬥牛、熱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以及別具一格的風俗習慣和民族節日(如馬德裡的鴿子節、加泰羅尼亞的馬約爾節、巴倫西亞的法雅節、潘普洛納城的奔牛節等),是西班牙旅遊與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