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位置最北、面積最小和人口最少的省份。平面輪廓呈不規則的長條形,北寬南窄。南北最長650千米,東西最寬240千米。面積7.45萬平方千米,人口1 934.3萬(2003),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260人。首府白沙瓦。西北和北界阿富汗,東北接喀什米爾巴控區,地形由山嶽、山前地帶和山間平原三種基本形態構成。北部是山嶽地區,山脈概作縱向排列,受其影響和約束,貫穿其間的五大河流——庫納爾河斯瓦瓦特河及其支流潘傑科拉河、印度河和昆哈爾河,也一律基本自北而南奔流。興都拉傑山和北興都庫什山分別延伸於庫納爾河東西兩側,最高峰分別為沙多克峰(6 321米)和蒂裡奇米爾峰(7 690米)。興都拉傑山以東為小喜馬拉雅山及喜馬拉雅山前地帶。喀佈爾河以南,山多橫列,河流相應取東西方向,下註印度河。其間的白山,最高峰薩卡拉姆峰,海拔4 761米。白沙瓦谷地覆以肥沃的沖積土。谷地以南的科哈特臺地因許多河流切割而崎嶇不平。再南為幹旱平原,其東為印度河的狹窄沿河低地。氣候隨緯度和地勢而異;年平均氣溫向南遞增,中部白沙瓦為22.7℃,南端的德拉伊斯梅爾汗為24.8℃。冬、春為降雨季節。平均年降水量由北向南遞減,德羅什為450毫米,白沙瓦為350毫米,德拉伊斯梅爾汗為250毫米。降水變率大,冬、夏均可出現幹旱。居民以普什圖族為主,說普什圖語。99%為穆斯林。近年來城市人口明顯增加,白沙瓦已躍升為百萬人口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馬爾丹、科哈特、敏格拉、阿伯塔巴德。農業居經濟的主導地位,但占總產值的比率在下降。人口的80%直接或間接從事農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甘蔗和煙草,其次為粟、大麥、水稻和棉花。小麥主要產地為白沙瓦、本努、馬爾丹等地;玉米主要產在赫紮拉、馬爾丹、白沙瓦等地。白沙瓦與馬爾丹還是甘蔗和煙葉的重要產地。工業有制糖、水果與蔬菜罐頭、煙葉加工、武器制造、棉紡織、水泥、植物酥油、非金屬礦物制品、傢具、糧食加工等部門。有鐵路700千米,公路1萬千米;有幹線公路沿印度河谷經克什米爾巴控區通向中國新疆。白沙瓦、科哈特和敏格拉等地均有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