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多吡唑硼酸鹽–金屬配位元化合物。通式RR′B(μ-Pz)2M(R、R′代表烷基、芳基或H、NR2、ArS等基團,Pz代表吡唑基或取代吡唑基,M代表金屬),基本結構為:圖示結構中的六員環(BNNMNN)因化學環境不同可形成深淺不同的船形結構。若把兩個Pz上的N看作蠍的兩個爪鉗夾住金屬,把擬軸基團看作彎卷的“蠍尾刺”(它可與金屬成鍵,也可能僅僅遮罩金屬),則形象地稱之為蠍合物物,多吡唑硼酸鹽配體則被稱為蠍合劑。由於“蠍尾刺”可有多種變化而使蠍合物有多種配位模式,因而可得到許多性質各異的配合物。蠍合物因蠍合劑中擬軸基團R′不同而分兩大類。一類稱均同蠍合物,其R′為Pz;另一類稱雜異蠍合物,其R′是除Pz外的其他基團。合成蠍合物的一般方法是在102~120℃溫度范圍內,用吡唑與堿金屬硼酸鹽反應,按反應溫度由低到高而形成H2B(Pz)2、HB(Pz)3、B(Pz)4等蠍合劑母體,然後再與金屬鹽反應而制得不同的蠍合物。自1966年美國化學傢S.特羅菲緬科發現吡唑硼酸鹽配體以來,已制得該類配體與元素周期表中幾乎所有金屬和準金屬的配合物。蠍合物化學正朝著分子設計–結構模擬–特殊功能–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