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消化道,其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的一組潰瘍性病變。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但也可發生於食管下段、胃腸吻合術的吻合口周圍、空腸以及梅克爾氏憩室。是一種世界性的常見病。約10%的人群在一生中都曾患過此病。臨床上十二指腸潰瘍較胃潰瘍多見。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患者多為青壯年,兒童患者也不少。

  除有嚴重併發癥須手術治療外,大都採用內科保守治療。但潰瘍癒合後容易復發,5年內復發率可達50%~90%。堅持積極極治療可望降低復發率。

  病因和發病機理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十二指腸潰瘍有密切關系。

  致潰瘍的侵蝕力 主要有四方面的因素:①胃酸–胃蛋白酶。潰瘍隻發生在黏膜與胃酸接觸的部位。②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紊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神經精神因素在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和復發中是一個重要因素。③胃囊鬱滯。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可導致胃內容物排空至十二指腸受阻,食物在胃竇部滯留過久,刺激胃竇部G細胞分泌大量胃泌素,引起高胃酸分泌,從而形成潰瘍。④飲食失調和藥物副作用。粗糙食物、烈性酒以及多種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利血平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

  其他因素 如遺傳、吸煙及某些疾病:①與遺傳有關。此病患者的親屬患消化性潰瘍的機會要比一般人群高2.5~3倍。此病遺傳方式是多基因的。O型血的人易患十二指腸潰瘍。②吸煙引起血管收縮,抑制胰液和膽汁的分泌而減少其在十二指腸內中和胃酸的能力;也可引起膽汁返流而破壞胃黏膜屏障。

  臨床表現 此病呈慢性病程,可達數年、十多年甚至幾十年。

  周期性發作 發作與季節(秋末和冬天發作最多,其次是春天)、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和飲食不調等因素有關,但亦見無明顯誘因可稽者。發作期間,上腹疼痛,疼痛處有壓痛。可為饑餓樣不適感、鈍痛、脹痛、灼痛或劇痛。胃潰瘍疼痛節律是:進食–舒適–疼痛–舒適,即進食後約半小時至1.5小時之內患者感到舒適,接著上腹痛發作,而到胃完全排空時又覺舒適。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節律是:進食–舒適–疼痛,一般在餐後有2~4小時的無痛期,然後發作上腹疼痛,直至下次進餐後才緩解。空腹時疼痛,進食後緩解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特征。有時疼痛也可在晚間睡前或半夜出現,稱夜間痛。

  其他癥狀 反酸、劍突後燒灼感或嘈雜感以及口涎增多也常見於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口涎增多與迷走神經功能亢進有關。其他胃腸道癥狀如噯氣、惡心、嘔吐等可單獨或伴隨疼痛出現。

  並發癥 ①胃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少者僅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多者表現為嘔血或柏油樣稀便,可發生出血性休克。尤其是潰瘍基底血管,特別是動脈受到侵蝕而破裂時,可導致大量出血。②胃穿孔。當活動性潰瘍進一步發展時,可累及漿膜或穿透漿膜而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後壁穿孔,多與鄰近器官如肝、胰等臟器愈著,稱穿透性潰瘍。③幽門梗阻。一旦幽門管或十二指腸潰瘍愈合而形成疤痕收縮或與周圍組織粘連,可引起幽門變形或狹窄,出現幽門梗阻。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可作出初步診斷,但還須靠胃鏡或X射線檢查確診。有時需與膽石癥、慢性胃炎等鑒別。

  X射線鋇餐檢查 特別是鋇、氣雙重對比造影有確診價值。潰瘍的X射線征象分直接和間接兩種。龕影是直接征象,十二指腸潰瘍能顯示直接征象龕影者甚少,大多見間接征象如十二指腸球部畸形、球部壓痛、球部激惹等,但這些間接征象亦見於十二指腸球炎,故尚有賴於胃鏡檢查來確診。

  胃鏡檢查 不但可見潰瘍病變,還可在直視下作黏膜或病變處活體組織檢查。胃良性潰瘍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多為0.5~2.5厘米。潰瘍的基底潔凈,覆蓋由炎性滲出物和壞死組織組成的白苔或黃白苔。潰瘍的邊緣整齊、光滑。少數潰瘍呈線形,稱線形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球部離幽門3厘米以內最為多見,潰瘍直徑常小於1厘米,外形與胃潰瘍相同。另外,在十二指腸球部還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潰瘍,稱霜斑樣潰瘍,其表現為:在一片充血、水腫的黏膜上,出現散在的許多小斑點白苔。

  胃鏡觀察到潰瘍時,應確定其病期:①活動期。潰瘍基底平坦、光滑,有灰白色厚苔。潰瘍四周黏膜由於水腫而腫脹或充血。②愈合期。潰瘍基底出現薄苔,潰瘍面縮小,邊緣光整,仍可見到潰瘍邊緣的紅暈。③疤痕期。薄苔消失,遺有紅色疤痕,四周黏膜向疤痕處集中,最後疤痕的紅色消退,成為白色疤痕。

  胃酸分泌功能檢查 是瞭解患者胃泌酸功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是以五肽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功能試驗。正常人註射五肽胃泌素後1小時的胃可滴定酸分泌(最大酸排量,MAO)為15.55±7.3毫摩/時,若超過30毫摩/時提示高酸分泌,符合十二指腸潰瘍。

  糞便潛血試驗 又稱隱血試驗。經3天素食後,潛血陽性者提示潰瘍有活動性,經積極治療,多在1~2周內轉陰。

  治療 急性發作時應註意休息,多數患者可在門診治療。飲食定時,進食不宜過快,避免粗糙、過冷、過熱和刺激性大的食物,戒煙酒。癥狀嚴重者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1~2周,少食多餐。

  治療的藥物為:①制酸藥。氫氧化鋁、三矽酸鎂、碳酸鈣或幾種制酸藥混合的成藥如胃舒平、胃樂等。②組胺H2受體拮抗劑。拮抗組胺與壁細胞上H2受體結合而導致壁細胞分泌胃酸。常用甲氰咪呱和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潰瘍愈合後仍應繼續服制酸藥以防止潰瘍復發。③抗膽堿能藥。抑制迷走神經而減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改善局部營養和延緩胃排空。有阿托品、普魯本辛和胃安等。哌吡氮平(必舒胃)抑制胃酸分泌對平滑肌、心臟、唾液腺與前列腺等無明顯效應,治療消化性潰瘍有良好療效。④質子泵抑制劑(洛賽克)。壁細胞最後的泌酸步驟是由質子泵將H+驅入胃腔。奧美普拉唑,每晨口服20毫克可抑制幾乎所有刺激引起的泌酸。⑤生胃酮。屬保護黏膜的藥物,為甘草的衍生物,防止H+回滲,促進胃黏膜上皮更新和愈合,增加胃黏液分泌。類似醛固酮效應,有高血壓、水鈉瀦留等副作用。⑥消除幽門螺桿菌有助於潰瘍愈合。常用藥物為質子泵抑制劑、膠體鉍劑及抗生素三聯治療,消除該菌的有效率可達80%以上。⑦其他藥物。有硫糖鋁、前列腺素E衍生物、三鉀雙枸櫞酸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