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老的傢畜選擇和鑒定技術。相畜術有悠久的歷史,春秋時期的伯樂九方皋等相馬名傢輩出,並著有《相馬經》。同一時期還有《相牛經》問世。西漢時已有《相六畜》三十八卷,包括相馬、相牛、相雞、相犬等,大多是集春秋、戰國時期相畜專著而成。以上諸著均亡佚,其內容經北魏《齊民要術》承先啟後的彙集和唐、宋時期的充實,仍為後世所用。

  相畜術是根據傢畜外形結構和和機能,判斷其生產性能和遺傳性能,確定其種用或生產用價值。傢畜體質外形是其生產力的直接表征,也是傢畜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態的外表反映。外形選擇和鑒定可用肉眼鑒別和體尺測量,也可用手觸摸檢查。鑒別項目包括長相、體高、體長、肥瘦、牙齒排列和多少、毛色、行走姿勢、體態均勻度等,以此判斷傢畜的年齡、健康狀況、奔跑能力、視力、聽力、挽力和產肉(蛋、奶、毛)性能等。相畜術至今仍為廣大農民所采用,也是現代傢畜選種技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