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闡釋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時,根據不同的經濟形勢,採取適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並發揮它們的相互協調作用,以使宏觀經濟保持良好運行勢態的一個概念。又稱“逆經濟風向行事”。由英國經濟學傢J.M.凱恩斯在論及宏觀經濟政策時提出。

  當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即總需求低於充分就業產量,失業擴大時,政府就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收入,增加財政支出,擴大財政赤字;或者實行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即增加貨幣供應量以降低利率;或者同時實行這兩種政策,以刺激社會需求,特別是刺激投資需求,使需求與供給均衡,消除失業。當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同時運用時,通常稱為“雙松”的宏觀經濟政策。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即總需求高於充分就業產量發生通貨膨脹時,政府就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收入,壓縮財政支出,減少財政赤字;或者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應量以提高利率;或者同時實行這兩種政策,以抑制社會需求,使需求與供給均衡,消除通貨膨脹。當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同時運用時,通常稱為“雙緊”的宏觀經濟政策。相機抉擇還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松緊搭配運用,即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貨幣政策同時運用,或者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同時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述4種搭配形式,政府采用何種形式,取決於當時的宏觀經濟運行勢態和政府的政策目標決定。

  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減稅及擴大政府采購、投資和轉移支付等。減稅具體包括降低稅率、提高起征點或免征額等措施,以減少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稅負,刺激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同時還包括減免出口稅收刺激出口,以擴大需求,以及提高進口稅收,以減少進口,從而促使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相適應。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主要包括中央銀行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和再貼現率,以及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政府債券等。相應的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則采取相反的做法。

  盡管凱恩斯主義主張實施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就這兩種政策本身而言,凱恩斯主義更重視財政政策的作用。因為他們認為,盡管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較之貨幣主義所提倡的單一貨幣政策而言是更有效的,但當利率低到一定水平時,人們會在手中無限持有貨幣,即處於所謂流動性陷阱。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增加貨幣供應量會被貨幣流通速度降低所抵消,不會導致社會有效需求的相應擴大。而財政支出多直接用於投資,由於投資乘數效應,它具有較強的刺激有效需求的作用。

  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國傢開始出現失業與通貨膨脹並存的滯脹局面。對於這一現象,凱恩斯學派缺乏深刻的理論分析,也未提出有力的解決措施,從而引起其他學派對相機抉擇貨幣政策的批評。批評者認為,“相機抉擇”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由於貨幣政策時滯長而且不穩定,往往導致過頭的政策行為,加深對經濟的幹擾,況且貨幣政策目標之間存在矛盾,難以兼顧。有的學者甚至還認為,6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滯脹,就是由於實行相機抉擇的經濟政策造成的。但是,多數國傢仍實行權衡性貨幣政策,有少數國傢在治理通貨膨脹時則主要實行穩定貨幣增長率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