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5~9月由中國上海五卅慘案引發的以上海為中心的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其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初登歷史舞臺的中國共產黨。

  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合作後,中國革命開始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一度處於低潮的工人運動在中共號召下重新活躍起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上海、青島兩地日本紗廠的工人大罷工。1925年2月,上海日本紗廠工人為反對日本資本傢無故開除、拘捕和毆打工人,在中共中央所派代表李立三、鄧中中夏的領導下,舉行瞭大規模罷工,並取得一定勝利。4月,青島日本紗廠近2萬工人為抗議日本資本傢阻止工人成立工會,也在中共領導下堅持罷工22天,迫使日本資本傢承認工人所提部分條件。5月1日,各地工人在廣州召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推舉林偉民為委員長,劉少奇為副委員長,鄧中夏為秘書長。工人運動從此有瞭全國統一的領導機構。

  工人運動的復興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成立,引起列強在華資本傢的恐慌和仇視。上海日本紗廠資本傢不顧與罷工工人達成的復工協議,違約開除工會代表40多人,並以種種借口,克扣工人工資。5月初,一些日本紗廠工人再次罷工。15日,內外棉七廠日本資本傢懼怕罷工擴大,借口存紗不足,宣佈關門停產,停發工人工資,禁止工人進廠。工人們在本廠工人、中共黨員顧正紅的帶領下沖進工廠,要求復工和照發工資。日本資本傢非但不答應,且命令打手槍殺顧正紅,打傷工人10多人。日本資本傢的暴行,激起上海日本紗廠工人更大憤怒,內外棉11個紗廠兩萬餘工人立即舉行瞭抗議罷工。

  16日,中共聯絡上海工、商、學各界30餘個團體舉行聯席會議,成立“日人殘殺同胞雪恥會”,號召各界民眾立即行動起來,聲援工人罷工鬥爭。各校學生隨即走上街頭,一面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一面向行人募捐救濟死傷及罷工工人。租界當局以“擾亂社會治安”罪名,逮捕學生數人。24日,中共在滬西工友俱樂部舉行有萬餘人參加的顧正紅追悼大會,租界當局再次逮捕4名參加追悼會的學生,並揚言將於5月30日進行公開審訊。同時宣佈將於6月2日實行“增訂印刷附律”、“增加碼頭捐”、“交易所註冊”等有損民族工商業者利益的“四提案”,以及繼續執行租界外的築路計劃,從而更加激起各界民眾的不滿。28日,中共中央決定30日在租界舉行反帝大示威,不失時機地將經濟鬥爭轉變為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鬥爭。

  30日,上海各校學生2 000多人在租界各主要街道散發傳單,發表演講,抗議列強暴行,反對租界當局實行“四提案”,要求釋放被捕工人、學生等。租界當局又一次拘捕學生100多人。各界民眾聞訊後,紛紛聚集到關押青年學生的南京路老閘捕房,高呼“打倒帝國主義”,要求立即釋放學生。英國巡捕竟以排槍向徒手民眾射擊,當場打死十多人,傷數十人,造成震驚中外的“ 五卅慘案 ”。當夜,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建立各階級反帝統一戰線,開展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三罷”鬥爭,並隨即組成以李立三為委員長、劉華為副委員長,劉少奇兼任總務主任的上海總工會,領導工人的罷工鬥爭。31日,上海總商會在工人、學生和各馬路商界聯合會的推動下也表示同意總罷市。

圖1 廣州各界為五卅慘案舉行示威遊行

  自6月1日起,上海20多萬工人、5萬多學生和絕大多數商人先後宣佈罷工、罷課、罷市,連英租界的華捕和美國人創辦的聖約翰大學的學生也加入瞭“三罷”行列。7日,上海總工會、上海學生聯合會和上海各馬路商界聯合會等團體組成上海工商學聯合會,作為“三罷”鬥爭的統一領導機關,並發表宣言,向租界當局提出中止“三罷”鬥爭的先決條件、正式條件總計17項。其主要內容為:宣佈取消戒嚴令,撤退海軍陸戰隊,解除商團及巡捕武裝,送回全部被捕華人,保證租界華人享有言論、集會、出版絕對自由,取消領事裁判權,永遠撤退英、日駐滬海陸軍,撤銷增訂印刷附律、增加碼頭捐等“四提案”以及懲兇、賠償、道歉、優待工人等。11日,上海工商學聯合會召開有20多萬人參加的市民大會,要求北京段祺瑞政府遵從民意,以其所提17項條件,與列強嚴正交涉。

  上海民眾的“三罷”鬥爭,得到全國各省市民眾的廣泛響應和支持。6月2日,廣州工人、學生、農民、士兵1萬多人舉行聲援上海工人、學生示威遊行。6月3日,北京5萬多學生上街遊行,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收回租界”等口號。14日,5 000多名長辛店工人集會,要求段祺瑞執政府懲辦滬案禍首、收回租界和領事裁判權等。17日,廣東全省120餘個團體召開援助滬案代表會。25日,北京各界30萬人在天安門舉行追悼上海被害同胞大會。6月3日,南京各界3萬餘人召開市民外交大會,決議一致罷課、罷工、罷市。4日,漢口2.2萬名學生舉行抗議上海租界西捕槍殺同胞大遊行。5日,天津各校及社會團體數萬人湧向街頭,呼籲一致援助上海工人、學生。14日,全市各界召開有10多萬人參加的市民大會,追悼上海被害同胞。與此同時,杭州、長沙、濟南、太原、西安、成都、唐山、張傢口、焦作等數百個大中城市也紛紛舉行集會、示威遊行,或罷工、罷課、罷市。上海民眾的“三罷”鬥爭,迅速發展成為有1 200萬以上民眾直接參加的全國規模的反帝愛國運動。

圖2 上海市市民為五卅慘案舉行大會

  面對全國民眾特別是上海民眾的反帝愛國鬥爭,帝國主義列強一面繼續采用鎮壓政策,出動海軍陸戰隊、萬國商團和武裝巡捕等屠殺手無寸鐵的民眾,甚至調來美、日、英、法、意等國26艘軍艦,以武力相威脅;一面與北京段祺瑞執政府組成有英、美、法、意、日等國代表參加的“六國調查滬案委員會”,進行所謂“司法調查”,以緩和民眾的反抗情緒。6月19日,上海總商會在列強的威脅利誘下,召集76個團體討論開市問題,首先議決在組織提倡國貨會,抵制英貨、日貨和籌款維持英、日工廠罷工工人生活的條件下結束罷市。而青年學生又因暑假來臨陸續離校。中共中央為保存工人組織和已取得的成果,決定改變工人鬥爭策略,以爭取經濟要求和地方性的政治要求為最低條件,逐步復工。9月,堅持瞭3個多月總罷工的上海工人,在租界當局被迫作瞭一定程度的讓步後陸續復工。

圖3 五卅慘案發生地上海南京路老閘捕房

  五卅運動雖然沒有也不可能完成反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任務,但它顯示瞭中國工人階級和各界民眾的偉大力量,提高瞭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威望,推動瞭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瞭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