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屬或各種寶石串成鏈子,套在頸部的首飾。頸飾的一種。現代項鏈除鏈子外,還包括墜子和搭扣。

  在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迦勒底國和非洲的索馬裡遺址中,都發現有用琥珀、珊瑚和其他寶石串成的項鏈。古埃及有用象牙、貝殼和玳瑁串成的項鏈。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項鏈用金與寶石製成,貴族婦女的項鏈中間還有月亮形的小金盒。古代伊朗的金項鏈製作精良,有的還有用金、紅玉髓、珍珠鑲成的鳥形、羊形、蘋果形墜子。歐洲文藝復興後,婦女開始穿敞胸上衣,各種項鏈鏈隨之而生。15~16世紀,法國貴婦時興佩戴鑲著珍珠、寶石的金項鏈。18世紀初,歐洲出現鉆石切割技術。19世紀,南非鉆石大量開采,鉆石成為項鏈墜子的主體。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裝飾品中,有將獸牙、骨管、貝殼、石子打孔串成的原始的項鏈。商周至漢代,有用玉石、陶珠、琉璃珠制成的項鏈。隋代,有用金珠、寶石制成的項鏈,還帶著花形的寶石墜子。唐宋時,信佛的婦女佩戴用金玉寶石制成的項鏈,稱瓔珞,是佛傢特殊的飾品,用以表明對佛的虔誠之心。清代,朝官和命婦佩戴朝珠。這是由珊瑚、水晶、蜜蠟、瑪瑙、翡翠、琥珀、綠松石等串成的,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以表明各種官階。清末民初,西方的項鏈傳入中國,出現由珍珠串成的珠鏈,以後逐漸演化為金銀和各種寶石尤其是鉆石的項鏈和墜子。墜子以雞心形居多。貴重的項鏈除裝飾功能外,也是佩戴者財富和地位的象征。現代除用貴金屬和珠寶制成的項鏈外,還有用銅、鋁、塑料、皮革、棉麻繩等材料制成的項鏈,用以顯示佩戴者的個性,或與時裝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