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科西瓜屬的一種。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主要以果實和種子供食用。原產非洲,埃及有四五千年的栽培歷史。何時傳入中國尚待考證。據《新五代史·四夷附錄》稱“契丹破回紇得西瓜種”,可知西瓜自新疆傳入今遼河一帶是1 000多年以前的事。宋范成大《石湖詞》

註雲:“西瓜本燕北種,今河南皆種之。”說明南宋時西瓜種植已由北方南南移。現全國普遍栽培,總產量占世界首位。

  西瓜根系發達,入土深、分佈廣。莖蔓生,葉腋生分歧性卷須,莖、葉上密生茸毛。葉片深缺刻。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冠黃色,子房下位,三室。瓠果,多胚;胎座(通稱瓤)多汁,為食用部分;果圓形或橢圓形,皮色濃綠、綠白或綠帶蛇紋;瓤多汁,富含糖分,瓤色深紅、淡紅、黃或白色。中國西瓜包括果實用和種子用兩大類型。前者為普通西瓜,瓜形大,瓤味甜;後者為瓜子西瓜(通稱打瓜),果小,皮厚,瓤味淡,種子大。按西瓜的生態型可分為:西北生態型、華北生態型、華南生態型和華東生態型。前兩個類型要求幹燥、強光,瓜形較大;後兩個類型較能耐濕潤,瓜形較小。新疆吐魯番、甘肅蘭州、河南開封、山東德州、河北保定、浙江平湖、廣西武鳴、藤縣、廣東番禺、江西撫州等為傳統主產區。三倍體西瓜是用人工誘變形成的四倍體西瓜與普通二倍體西瓜配制而成的雜種一代,高度不孕,不結種子,瓤味特甜。

  西瓜喜高溫幹燥氣候。生長適宜溫度25~30℃,6~10℃時易受寒害。月平均氣溫在19℃以上的月份全年多於三個月的地區才可行露地栽培。屬長日照植物,喜強光。適宜幹熱氣候,耐旱力強,要求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中國的西瓜栽培方式多種多樣。屬於露地的有西北的旱塘栽培和砂田栽培,華北的平畦栽培,長江以南的高畦栽培等;屬於保護地的有北京的風障栽培,河北保定的葦毛栽培,以及地膜覆蓋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溫室栽培等。不論露地或保護地栽培,均於春季先行保護地育苗,然後定植。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可提高果實的含糖量。種植密度一般畝栽500~600株。華北行整枝,一株一蔓一瓜;華南不整枝,一株多蔓多瓜。自播種至收獲約80~120天,從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約30~50天。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種蠅、守瓜等。

  西瓜果實為夏令主要水果之一。成熟果實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隨成熟後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不含淀粉,采後儲藏期間甜度會因雙糖水解為單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制成西瓜醬。在中醫學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藥,有清暑解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