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晚清將領。字欣然。四川大寧(今重慶巫溪)人,寄籍甘肅固原(今屬寧夏)。出身行伍,初隸固原提督,曾隨陝甘總督楊遇春鎮壓河南滑縣天理教李文成起義和新疆張格爾起事,由外委累升至遊擊。道光十三年(1833)調直隸(約今河北),官至總兵。1847年擢四川提督。1850年調任湖南提督,鎮壓新甯李沅發起義。同年秋調任廣西提督,參與鎮壓天地會等起義。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向榮率部前往鎮壓,圍追堵截太平軍於廣西桂平、武宣、象州間。咸豐豐元年(1851)秋,太平軍突圍至平南,向榮率部追趕,在官村遭伏擊,全軍大潰,軍械鍋帳盡失。太平軍乘勝突出重圍,占領永安(今蒙山)。向榮與廣州副都統烏蘭泰部南北合圍永安,由於意見不合,行動不協,進擊不力,圍攻半年未下。次年4月,太平軍突圍出廣西,入湖南,於1853年1月攻克武昌。他率部尾追,被授為欽差大臣,專辦軍務。同年2月,太平軍棄武漢夾江東下攻占南京,改稱天京。向榮又率部尾追,於城東孝陵衛建立江南大營進行圍困,並防止太平軍向蘇、杭發展。由於天京城大而所部兵力不足,故久攻不能破。1854年夏從廣東調來“紅單船”50艘,與江北大營商定一半留泊鎮江,另一半歸他指揮,開赴南京上遊。與此同時,派出兵勇進占太平府(治所在今安徽當塗),由此水陸依護,多次擊敗太平軍水師及運輸船隊,使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的糧食接濟受到嚴重威脅。

  1856年初,洪秀全、楊秀清從西征戰場調集大軍回救天京。江南大營四面被圍,向榮調兵遣將,顧此失彼,戰略上陷於被動。6月中旬,城外太平軍越紫金山直搗大營;城內太平軍出通濟門,抄截大營退路。各路清軍抵擋不住太平軍的進攻,紛紛敗退。向榮遂放棄大營,經淳化鎮退守丹陽,被革去湖北提督職,留任欽差大臣,繼續督辦軍務。旋以年老多病,又遭此慘敗,憂忿而死(一說自殺)。有《向榮奏稿》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