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文學進入現代主義時期的重要標誌。20世紀初期,在歐洲接受教育的巴西年輕知識份子接觸到各種新思潮,從而對處於停滯狀態的巴西文學藝術感到強烈不滿,回國後便積極宣傳歐洲文學藝術思想,力圖革新巴西文學藝術。一些分散在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的主張現代主義文學藝術的團體開始頻繁接觸,巴西文學藝術界出現大動盪和大辯論的局面。1922年2月13日、15日和17日,巴西各現代主義文學藝術流派的代表人物雲集,在聖保羅大歌劇院,舉辦“現代藝術周”。其間J.P.da格格拉塞·阿拉尼亞梅諾蒂·德爾·皮克希亞分別作瞭題為“現代藝術的美學情感”和“文學與詩歌”等專題講演,展出瞭現代派雕塑與繪畫作品,朗誦瞭現代主義詩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現代藝術周”沖破巴西文壇的沉悶局面,為巴西文學走向現代起瞭決定性推動作用。其影響很快波及全國,巴西現代主義文學由此進入它的第一階段。“現代藝術周”的主要組織者有格拉塞·阿拉尼亞、梅諾蒂·德爾·皮克希亞、奧斯瓦爾德·德·安德拉德馬裡奧·德·安德拉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