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日本神道教。在戰後政教分離和信仰自由的大原則下,神道教出現兩大走勢:一是神社神道回歸於民間宗教;二是神道新興宗教發展迅速。根據1945年12月美國佔領軍總部以盟軍名義發佈的《神道指令》,切斷瞭神社神道與國傢權力的一切聯繫,成為平等於其他宗教的一般宗教。1946年神社本廳成立,所轄管神社占總數的97%,1952年成為宗教法人。在新的宗教體制下,神社神道註重開發發宗教傳統的優勢,開展多樣的神事與文化活動,一些名社古祭已被指定為民俗文化財富。1969年成立“神道政治同盟”,7 800餘座神社加盟,多開展右翼色彩的政治活動。主要學術團體有神道宗教學會、神道史學會、神道學會、神道國際學會等。國學院大學和皇學館大學乃培養神職人員的最高學府。神道新興宗教借鑒吸納神道教的神學思想,以教團形態立足於世,打破瞭以往神社神道一枝獨秀的格局,改變瞭自古以神社為依托的存在模式,豐富瞭神道教宗教活動的方式,意味著神道教宗教傳統的某些變革。當今活躍的重要教團有金光教大本教生長之傢世界救世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