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傢瞿秋白的社會學著作。他在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時,於1924年出版的《社會科學講義》中,對“現代社會學”進行瞭專題研究。他定義“現代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及其一切現象,並研究社會形式的變遷、各種社會現象相互間的關係及其變遷規律的科學。通過分析社會學與自然科學、生物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的關係,瞿秋白指出,沒有一種科學足以代替社會學來研究總體的社會現象,亦沒沒有一種科學足以運用自己的原理來解釋全部社會現象。因此,必須有一種科學專門研究解釋社會現象,並綜合一切其他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間的關系。為“現代社會學”的研究疆域厘定瞭大致的界限,初步梳理瞭“現代社會學”的研究線索。

  瞿秋白指出,研究社會和一切社會現象的根本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需要在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裡追尋社會現象、社會心理動因;社會現象是互相聯系、不斷運動變化的,需要研究人類社會不同的變化階段,每個階段的自性、內部變動的歷程及與其他社會階段的聯系;社會與自然界的一切漸變都必然走向突變,當社會發展的需要與社會的結構相沖突時,便不能不引發革命的突變。這樣,社會現象的研究落實在社會革命上,既與社會學的定義遙相呼應,又與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宗旨緊密聯系。

  李達於1926年出版的同名著作,確定社會學的使命,“惟在於發現社會組織之核心,探求社會進化之方向,明示社會改造之方針”,闡述瞭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宣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的特點更為凸顯,與當時的主流社會學(即西方社會學)研究風格迥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