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西北部半島。東臨加利福尼亞灣,南、西為太平洋,北部與美國接壤。南北長1 223千米,東西寬50~250千米,總面積約143 396平方千米。形狀狹長,被稱為墨西哥的“瘦臂”。北美海岸山脈的延伸,地勢北高南低,有數條平行山脈縱貫整個半島,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最高峰恩坎塔達峰海拔3 078米。由於大斷層的作用,靠加利福尼亞灣一側急劇抬升且地勢陡峭,靠太平洋一側則平緩下傾。中部多火山,特雷斯·比赫納斯火山海拔1 995米。半島南部拉巴斯和奧霍德列夫雷潟湖之間的太平洋沿岸為平原。東北部為科羅拉多河沖積而成的三角洲。海岸線曲折,沿岸島嶼眾多,多深水良港。氣候幹燥,平均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河流稀少。以北緯28°為界限,半島劃分為下加利福尼亞州南下加利福尼亞州。20世紀60年代,墨西哥政府開始在此大力興建公路、港口和機場,改變瞭半島的隔絕狀態。北部經濟發展較快,相對閉塞的南部發展緩慢。農業依賴灌溉,主要出產長絨棉、谷物、苜蓿、蔬菜等。有金、銀、銅等礦產和食品加工、有色冶金等工業。北部邊境城市旅遊業較發達。主要城市有下加利福尼亞州的墨西卡利、蒂華納、恩塞納達和南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拉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