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雄偉高大的山脈。由數條大致平行的支脈組成。向南凸出呈弧形。分佈於青藏高原南緣,西起喀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北緯35°14′21″,東經74°35′24″,海拔8 125米),東至雅魯藏佈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北緯29°37′51″,東經95°03′31″,海拔7 782米)。全長約2 500千米。南北寬度約200~300千米。由北而南依次為大喜馬拉雅山、小喜馬拉雅山及及西瓦利克山等。大喜馬拉雅山大部分在中國境內,其西端和南側支脈大多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鄰國境內。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喜馬拉雅山脈的希夏邦馬峰

  喜馬拉雅山名源於梵文,意為“雪的居所”,藏民則稱雪山。主脈大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 000米以上,7 000米以上的山峰50餘座,全球14座海拔8 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即有10座分佈於此。主脈上的一些山口要隘也多分佈於海拔4 000~5 000米。其中較著名的如東段的唐拉山口(海拔4 633米)、中段的聶聶雄拉山口(海拔5 000米)及西段的索吉山口(海拔3 529米)等。高山頂部終年積雪,現代冰川作用強盛,冰川規模較大,著名的有珠穆朗瑪峰中國境內的絨佈冰川、加佈拉冰川及印度錫金境內的熱木冰川等。冰川總面積3.3萬平方千米,中國境內約占1/3。雪線高度5 800~6 200米,南坡雪線低於北坡。

  地質概括 喜馬拉雅山主脊系由前寒武紀結晶巖和變質巖–花崗巖、片麻巖和片巖及寒武–奧陶紀的淺變質巖–結晶灰巖、板巖與千枚巖等組成。北坡自奧陶紀至始新世的海相地層——灰巖、頁巖、砂巖等總厚度達1 100米。喜馬拉雅山脈是青藏高原上隆起最晚的年輕山脈。於始新世古地中海撤退時開始升起,後經數次斷塊上升而形成。據希夏邦馬峰(見圖)北坡海拔5 700米處發現高山櫟古植物化石推斷,上新世以來喜馬拉雅山脈約升高瞭2 000米。同時,南北向水平擠壓,喜馬拉雅山脈強烈褶皺並具掀升性質,形成向北傾斜的疊瓦狀構造,山脈南陡北緩兩坡不對稱。喜馬拉雅山地殼極不穩定,新構造運動十分活躍,地震活動頻繁而強烈,是世界上主要大地震帶之一。此外,南北走向的斷裂構造發育,經河流切割形成縱向深險峽谷,成為西南季風氣流北進的通道。

  氣候與垂直自然帶 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兩側氣候迥異。山南氣候暖熱濕潤。如墨脫(海拔1 130米)和樟木(2 300米)兩地,最熱月平均氣溫分別達22.1℃和17.3℃,平均年降水量分別為2 300毫米和2 800毫米,位於山麓的巴昔卡(157米)的年降水量則超過4 400毫米。山北溫涼幹燥,一般最熱月平均氣溫多低於10℃,平均年降水量少於400毫米。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南北兩坡的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及農業生產差異均大。以喜馬拉雅山脈東段為例,南坡地勢險峻,河網密,流水侵蝕強,原始森林蔥鬱,植物種類豐富,森林土壤多樣。

  山地垂直帶是:①海拔1 1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為熱帶雨林和季雨林-磚紅壤性土壤帶。②1 100~2 300米為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黃壤帶。③2 300~2 900米為山地暖溫帶針闊葉混交林-黃棕壤和棕壤帶。④2 900~4 100米(森林上限)為山地寒溫帶雲、冷杉暗針葉林–暗棕壤和漂灰土帶。⑤4 100~4 400米為亞高山寒帶杜鵑、山柳等灌叢和高山蒿草草甸-亞高山灌叢土和高山草甸土帶。⑥4 400~4 800米(雪線)為地衣、苔蘚與座墊植物等組成的高山冰緣稀疏植被-寒凍土帶,4 800米以上為高山永久冰雪帶。垂直自然帶屬海洋性濕潤型系統。種植上限不超過4 000米。在山麓谷地內可種植水稻、雞爪谷、玉米與小麥等多種作物,一年兩至三熟。可種茶樹、甘蔗、柑橘與香蕉等。密林中常見麂、麝、黑熊、猴、小熊貓、各種毒蛇和羽毛鮮艷的鳥禽等。北坡地勢相對和緩開闊,海拔一般在4 000米以上,氣候寒冷幹燥。湖盆與寬谷地形發育,河流稀少,幹旱剝蝕較強,森林面積驟減,除東部河谷地區有森林分佈外,海拔5 000米(高山草甸帶下限)以下多為紫花針茅等禾本科植物組成高山草原帶。海拔4 000米以下較溫暖的朋曲上遊與雅魯藏佈江中遊寬谷則為山地灌叢草原帶,屬草原土壤類型。垂直自然帶屬大陸性半幹旱型系統。大部分地區為天然牧場,僅沿河沃土辟為耕地,可種植青稞、小麥、油菜和豌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最高種植上限在聶拉木附近海拔4 760米處,有野犛牛、藏原羚、旱獺、鼠兔和狐等野生動物。

  喜馬拉雅山脈東濕西幹,西段(吉隆一帶以西)的山麓地帶已無熱帶森林,並在幹燥河谷中出現長葉松、長葉雲杉及霸王鞭類漿質刺灌叢。

  人文概況 在中國境內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內的主要城鎮有普蘭、吉隆、樟木、聶拉木、亞東、定日、墨脫等縣、鎮,居民以藏族為主,鄰近國境地區有珞巴和門巴族以及夏爾巴人、僜人等。

  山區交通艱險而閉塞。南北通商往來主要經由較低的山口。現有從拉薩經聶拉木通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中尼國際公路和拉薩至亞東、拉薩至隆子、拉薩至普蘭等公路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