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能產生機械作用來洗滌衣物的電器。按其額定洗滌容量(一次可洗滌的最大幹衣物重量,以千克計算)分為傢用和業務用兩類。中國規定洗滌容量在6千克以下的屬於傢用洗衣機。傢用洗衣機主要由箱體、洗滌脫水桶(有的洗滌和脫水桶分開)、傳動和控制系統等組成,有的還裝有加熱裝置。

  沿革 1858年,美國H.E.史密斯發明世界上第一臺>機械式洗衣機,由洗衣桶、裝有多個葉片的垂直軸和手動曲軸裝置組成,但不省力又損傷衣物。1910年,美國A.J.費希爾發明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洗衣機。1922年,H.斯奈德發明攪拌式洗衣機,其洗滌系統一直沿用至今。與此幾乎同時,英國出現噴流式洗衣機。1937年,第一臺自動型滾筒式洗衣機問世。1954年,日本在引進噴流式洗衣機的基礎上研制成功渦卷式洗衣機,很快在日本流行;1960年,帶有離心脫水裝置的渦卷式雙桶洗衣機投入市場;1965年,全自動型渦卷式洗衣機開始生產。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塑材桶體被廣泛采用。

  洗滌作用 機械力、洗滌液(洗滌劑的水溶液)和液溫是洗衣機洗滌過程中的三要素。洗衣機運動部件產生的機械力和洗滌液的作用使污垢與衣物纖維脫離。加熱洗滌液,可增強去污效果。織物不同,適宜液溫也不同。

  反映洗衣機洗滌性能的主要指標包括:①洗凈率(或洗凈比)。又稱洗凈度。它是衡量洗衣機洗凈性能的指標。在額定洗滌狀態下,利用光電反射率計測定洗滌前、後人工污染佈及其原佈的反射率,按照公式計算得出。洗凈比是指某一型號的洗衣機,在額定洗滌狀態下的洗凈度與標準參比洗衣機洗凈率的比值。②織物磨損率。反映洗衣機對所洗衣物的磨損程度,有絨毛法失重法兩種測定方法,中國采用的是絨毛法。③漂洗比。反映洗衣機在洗滌後漂清洗滌物中殘留洗滌液的能力,有關數據的測定,均按國傢標準(GB/T4288–1992《傢用電動洗衣機》)規定。各種洗衣機的漂洗比都應大於1。④脫水率。反映洗衣機的脫水能力。對以上四項主要指標,各國的要求不統一。中國規定波輪式洗衣機的洗凈比應不小於0.8(以參比洗衣機的洗凈率等於40%為基準),滾筒式洗衣機應不小於0.7;織物磨損率應不大於0.2%;漂洗比應大於1;脫水率對全自動渦卷式洗衣機應大於45%,對半自動渦卷式洗衣機應大於50%,對滾筒式洗衣機應大於40%。

各種類型洗衣機結構示意圖

  分類 洗衣機按操作自動化程度分為:①普通型。洗滌、漂洗、脫水各功能的操作均需用人工轉換。②半自動型。洗滌、漂洗、脫水各功能中任意兩個功能的轉換自動完成。③全自動型。洗滌、漂洗、脫水各功能的轉換全部能自動進行。

  按結構原理分為三種(見圖):①攪拌式(又稱擺動葉式)。通過攪拌(擺動)葉的連續往復擺動,帶動洗滌液和洗滌物互相作用而進行洗滌。②滾筒式(或稱滾桶式)。內、外筒套裝,水平放置,內筒壁上有許多小孔和幾條凸筋;當內筒轉動時,洗滌物隨凸筋上升而後被拋下,不斷翻滾摔打進行洗滌。分上裝入式和前裝入式。③波輪式。通過洗滌桶內波輪的轉動,推動洗滌液和洗滌物不斷翻滾、摩擦而進行洗滌。波輪位於洗滌桶底部的稱為渦卷式,位於洗滌桶側面的稱為噴流式。集體用和商業用洗衣機最常見的是滾筒式機型。

  發展趨勢 ①電腦化。采用電腦控制,實現洗滌、漂洗、脫水、烘幹全過程自動化,並實現洗滌過程合理化。②塑料化。已有全部使用塑料的洗衣機出現。③新型化。日本已有多種新水流和無波輪的洗衣機上市,俄羅斯研制成功利用真空沸騰原理的不用洗衣粉的真空洗衣機,不用電動機的超聲波洗衣機、蒸汽洗衣機等新型洗衣機也已有報道。④大容量化。一次洗滌量已發展到3~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