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漢晚期至東漢的墓葬。位於甘肅省武威市郊的磨嘴子、旱灘坡、雷臺等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多次清理。武威即漢代武威郡首邑姑臧縣故地。這批墓的發掘,對漢代開發河西四郡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磨嘴子墓地 清理墓72座,年代從西漢末年到東漢中期,個別墓屬東漢晚期。除一座雙室土洞墓外,均為帶斜坡墓道的單室土洞墓,夫妻合葬。葬具多為柏木素棺,有的棺蓋上放置銘旌旌、簡冊和鳩杖。隨葬品除習見的樽、杯、盤、壺、罐、幾、案及倉、井、灶等模型外,還有木制的俑(圖1、圖2)和傢畜、傢禽、房屋、車輛、耕犁的模型。一件漆樽繪有車馬出行和樂舞彩色圖像,堪稱西漢晚期漆工精品。兩件綏和元年(前8)“考工”款識的紀年銘鎏金銅釦漆杯,為少府考工作坊制作。所出針黹篋,是東漢織錦、刺繡珍品。在一座墓中還發現西漢晚期抄寫的《儀禮》簡469枚(見武威漢簡)。

圖1 木猴

圖2 博弈老叟(磨嘴子48號墓出土)

  旱灘坡墓地 墓的年代、形制和隨葬品與磨嘴子墓地的相似。其中一座東漢早期單室土洞墓,隨葬木鳩杖、陶壺、倉、灶、井、盤等,還出土醫藥木簡92枚,是繼馬王堆帛書之後又一批研究漢代醫學的重要史料。另一座東漢晚期的單室土洞墓中出土麻紙,為質量優良的單面塗佈加工紙,紙質細薄,上面的文字墨跡清晰可辨,說明當時的紙張已可取代簡帛充當書寫材料。

  雷臺漢墓 為東漢末年的一座帶斜坡墓道的多室磚墓。墓室長19米,包括甬道,前、中、後3室及3個耳室。主室皆為盝頂,頂部正中嵌方磚一塊,彩繪蓮花藻井;四壁用粉、墨塗繪花紋圖案。墓中出土隨葬品230多件。其中銅器有171件,包括車馬儀仗俑99件,有武士俑,奴婢俑,車、馬、牛的模型等,部分奴婢和馬的身上有銘文。其中一件馬踏飛鳥銅雕,為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見銅奔馬)。所出2萬多枚銅錢中,年代最晚的是靈帝中平三年(186)鑄行的“四出五銖”,墓的年代當不早於此年。有人根據墓中的4枚龜鈕銀印,認為墓主應為秩比二千石的張姓將軍夫婦;也有人依照隨葬銅馬胸前的銘文,推斷墓主張君的最後官職是“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入葬者至少包括墓主及其前、後妻和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