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技擊技術為主要內容,按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或持器械的各種攻防搏鬥和套路為運動形式的中國傳統體育專案。它是由中國古代技擊術發展成的一種現代體育運動。武術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圖1 八卦掌

圖2 繩鏢

  人類在種族發展過程中,為維持生命和延續種族,形成對某些事物的必然需要,如營養、自衛、繁殖後代等,而人的需要是成為行動的一種直接原因。攝取營養就是獲得食物,自衛就是抵禦野獸和敵人的侵害。最早武技的出現一方面和原始人類的生產活動有關,人類獲得食物的途徑是多樣的,與動物搏鬥是人類獲得食物的一種手段。先民們在進行生產活動時,常要同危及部落或個人的利益、生命的敵人進行搏鬥,諸如因分配不公、因“性選擇”、因爭奪獵物和某些生活資源、因領地、因血緣復仇引起爭鬥等等,解決這些矛盾往往需訴諸武力,這種搏鬥更傾向於技術上的較量,這對早期武術技術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過原始群這種人類最早的社會形式,過渡到氏族公社制社會,人類就生活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之中。出現有組織的、大規模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搏鬥,以至後來出現瞭戰爭。為瞭準備戰爭,首先要組織軍隊。軍隊是國傢安全的保證。武術一詞最早就是指軍事。在冷兵器時代,戰爭中的戰鬥,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是以短兵相接的格鬥方式進行,軍隊中士卒軍事技能的好壞,訓練水平的高低,兵器的精良程度都直接關系到戰鬥的勝負,進而關系到戰爭勝負和國傢的安危。因此武術作為一種武技,也就成為國傢大事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說在古代作為軍事技術的武術對整個武術的發展起到瞭決定性的作用。除國傢行為的軍事活動之外,民間武術活動也同時存在,由於它缺少軍事活動的明確的政治目的,缺少瞭必以你死我活的殘酷目的,才使其更有利於向健身和觀賞的方向發展,才能夠更加豐富多彩。

  武術作為中國的武技,有兩個最主要的特點,即技術上的技擊特點和文化色彩上的民族文化特點。稱其為武術,正是突出瞭它的技擊特點,在武術流傳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這個特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稱其為“國術”,則是突出瞭它的民族特點。武術產生、發展於中國,在此過程中它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使其在各方面都帶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它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得以在世界范圍內獨樹一幟。這個特點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圖3 雙鉤

  ①武術的運動形式既有對抗性練習,又有套路練習。在古代,武術作為一種武技,在進行技擊的練習或實戰時,雙方都相互尋找機會,使用相應的技擊方法力爭搏鬥勝利,這種練習或實戰的動作是沒有順序的。武術的套路則是將一些武術動作按照一定的順序編排進行練習的運動形式。這兩種運動形式在武術中同時存在,相輔相成,共同組成瞭中國武術的完整技術體系。武術的套路是為瞭便於傳授、記憶和訓練而產生的。

  ②剛健有為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國民族文化中有一種剛健有為的精神,它包括“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兩個方面。武術是一種技擊技術,必然崇尚勇武,追求制勝,表現瞭一種勇往直前,“自強不息”的精神;另一個方面,即為“厚德載物”,武術在其發展過程中吸收瞭大量其他國傢和民族的武技,豐富瞭中國武術的內容。正是這兩種精神,支持和推動著武術的不斷發展。

圖4 徒手對單刀、棍

  ③註重和諧的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以和諧為最高價值原則的價值觀,重和諧的思想就是希望達到人己物我的和諧,註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及人的自身內外的和諧統一。武術的許多拳種都非常重視內外相合的技術和理論,使得武術在練習風格上和拳理上都有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這種追求和諧的價值觀對武術武技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這表現在習武是為瞭自衛,過去習武者之間相互比試切磋技藝,“以武會友”,表現瞭一種“和為貴”的思想,常常進行所謂的“點到為止”的較技。因此,中國武術在技術上更註重以“巧”制勝,尚技而不尚力,對技術的追求要遠遠高於對體力的追求。

  ④註重形神兼備。一個或一系列的武術動作總是由人體的四肢、軀幹以不同的運動方式來完成,構成瞭外在的形;而在演練時還需要通過這個外在的形來表現出內在的神。所以做一個武術動作,既要工整、規格,使之有一個完美的形,同時更要瞭解動作的用法、力法,以求其內在神的美。形神兼備則是中國這種美學思想在武術中的反映。

  ⑤註重整體的思維方式。武術中既註重每一個動作的規格和細節;同時更註重動作之間的銜接順暢,全套動作演練的功力,氣勢連貫,一氣呵成。

  ⑥既重外練,又重內練。“外練”主要是指對由人體骨骼、關節、肌肉所組成的運動器系的鍛煉,以及由運動器系所完成的各種動作;“內練”主要是指對人體內臟、神經系統的鍛煉。武術理論中把“精、氣、神”加上“力”和“功”,與“手、眼、身、法、步”相對應起來,作為武術訓練的技術要求和訓練的目的;又由於武術和中國古代的養生術相結合,使它又有瞭頗具中國特點的健身價值。

  ⑦多種拳種並存。中國武術內容非常豐富,中國是一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的國傢,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均豐富多彩,各具特色。雖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存在著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但在各地域或民族生活中發展起來的武術仍然有各自的技術和風格特點。過去,武術分類有以地區劃分的,有以山脈、河流劃分的,有以姓氏或內外傢劃分的,也有按技術特點劃分的。現代一般按其內容分為五類(見表)。

中國武術分類

  武術在冷兵器時代的主要價值在於技擊,各朝各代均受到極大的重視。隨著火器的發展,武術的技擊價值逐漸消退,原來較為次要的健身價值和觀賞價值相應地突顯出來,並促進瞭武術技術和流派的發展,這正是在明末,特別是清代武術空前發展而能集其大成的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武術被作為優秀民族遺產加以繼承、整理和提高。1956年,中國武術協會成立,專門負責開展武術運動,將武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多次舉行全國性武術比賽或表演大會。為瞭推動武術的普及和提高,國傢組織創編瞭比賽規定套路,編制瞭群眾武術活動所需要的初級套路和簡化太極拳等。為探討武術運動鍛煉的價值,還組織有關生理的測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學化。此外,各體育學院相繼設立武術系和武術專業班,大中小學也把武術列為體育課教學內容,青少年業餘體校也建立武術班,各地武術協會設立各種形式的武術輔導站,吸引著大批武術愛好者習武健身療病。今天,武術已成瞭一種現代的體育運動項目,具有其獨特的健身價值、觀賞價值、教育價值和經濟價值。雖然武術還保留瞭技擊的特點,但技擊價值已成瞭它很次要的社會價值瞭。

  武術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在國外也有眾多的愛好者,在世界各地流傳。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又有計劃地將武術作為國際體育項目向國外推廣,1990年10月,國際武術聯合會在北京成立。從1990年第11屆亞洲運動會開始,武術的套路比賽已成為瞭亞運會的比賽項目;從1998年第13屆亞運會開始,武術的散打也成為瞭亞運會的比賽項目;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舉行一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武術不僅從一個中國古代的技擊術發展成瞭現代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而且發展成瞭一項現代的國際競技體育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