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烏克蘭脫離波蘭統治,與俄羅斯合併。9~13世紀,在烏克蘭建立瞭基輔羅斯國傢。蒙古人入侵後,歸附立陶宛大公國。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聯盟,烏克蘭地區直接併入波蘭版圖。波蘭貴族、地主、天主教僧侶大批湧入第聶伯河流域,掠奪土地,欺壓信仰東正教的農民,把他們變為農奴。部分農民逃亡到南部邊境地區,成為哥薩克。他們建立自己的軍事政治組織,選舉自己的統領——蓋特曼。波蘭政府利用他們守衛南部邊境,把一部分富裕的哥薩克列名於表冊,稱其為“在冊哥薩克”,給他們以豐豐厚薪餉和各種特權。但這並不能平息哥薩克對波蘭的不滿。烏克蘭農民和哥薩克不斷掀起反波蘭的起義。

  哥薩克的百人長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約1595~1657)於1648年1月在第聶伯河下遊地區發動起義,攻打波蘭駐軍。起義軍同克裡木汗國結成同盟,於5月大敗波軍,俘獲波軍統帥,進而占領基輔等城市。起義得到廣大農民支持,烽火遍及烏克蘭全境。赫梅利尼茨基成為全烏克蘭統領。克裡木汗不願烏克蘭強大,於1649年同波蘭議和。赫梅利尼茨基不得不於8月同波蘭簽訂茲博羅夫條約,規定基輔等3個省建立自治的統領國。1651年戰爭再起。6月,起義軍被打敗,喪失基輔。9月,雙方簽訂新的、不利於烏克蘭的白教堂條約。不久,戰爭又起。赫梅利尼茨基先勝後敗,於1653年請求俄國保護。沙皇阿列克謝同意接受烏克蘭加入俄國。同年10月,俄國縉紳會議批準烏克蘭加入俄國,並決定向波蘭宣戰。

  1654年1月18日,赫梅利尼茨基在佩列雅斯拉夫爾召開哥薩克大會(大拉達),利用烏克蘭人民憎恨波蘭統治的心理,通過瞭烏克蘭與俄國合並的決議。同年3月,赫梅利尼茨基派使團到莫斯科,同俄國訂立《三月條例》,規定烏克蘭對沙皇稱臣,但享有自行選舉統領、實行自治之權。從此,烏克蘭由波蘭的一部分變成俄國的一部分,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