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論史料。撰者日本僧人空海(774~835),曾被追諡為弘法大師。空海於唐貞元二十年(804)隨遣唐使入唐留學,元和元年(806)回日本,創日本密教真言宗,佛學之外,在語言文字、文學、書法、教育等方面均有傑出貢獻。《文鏡秘府論》撰成於日本弘仁十一年(820)之前不久。全書分天、地、東、西、南、北六卷。天卷論聲韻基本問題,地卷論體勢之類詩文具體作法,東卷論對偶,西卷論詩文聲聲病,南卷綜論詩文寫作一般性的理論技巧,北卷補論對偶。編入此書的中國中唐以前聲韻及詩文論的大量文獻,如梁沈約《四聲譜》、隋劉善經《四聲指歸》、隋《帝德錄》、隋或初唐《文筆式》、唐上官儀《筆札華梁》、唐元兢《詩髓腦》及《古今詩人秀句序》、唐崔融《唐朝新定詩格》等。這些文獻在中國失傳後,靠這本書在日本得以保存。這些已佚文獻的文字,保存瞭六朝以來詩律聲病說、詩文作法技巧及理論等很有價值的內容。此書還保存有六朝至唐代佚詩153首、佚文57篇。此書又為日本漢詩學、悉曇學的第一部奠基性的著作,對日本歌學也有重要影響。820年經空海刪削重新編排而成的《文筆眼心抄》,也保存瞭此書之外的一些史料。

  此書在日本有平安末以來古抄本20多種,江戶以來刊本多種,有維寶《文鏡秘府論箋》(1736)、小西甚一《文鏡秘府論考·考文篇》(1953)、興膳宏譯註本(1986)等註釋整理本,中澤希男札記(1934~1935)及續記(1955~1957)、校勘記(1964~1966)及小西甚一《文鏡秘府論考》(1948~1953)等研究著作。中國有王利器校註本(1983)、盧盛江匯校匯考本(2003)。